婚恋交友平台应靠谱
近年来,婚恋交友平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引发 会广泛关注,规范婚恋交友平台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诉求的呼声愈发强烈。
行业乱象时有发生
今年7月,南京市民刘女士在某婚恋 站上认识了 友陈某。这名 友自称是深圳一家 络科技公司的高管。此后,两人逐步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陈某以参加充值返利活动、解冻账户等理由,诱骗刘某陆续往账户里充值约112万元人民币。等刘女士提现时,系统却一直提示提现失败,刘女士这才发现被骗。
民警调查发现,嫌疑人通过交友 站广撒 ,寻找潜在受害人,以恋爱为名取得对方信任后,通过推荐投资理财等方式实施诈骗。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在婚恋 站上,与刘女士遭遇类似的“杀猪盘”并不少见。捏造高端身份、隐瞒婚姻状态、假冒单身贵族的“婚骗”“婚托”等也不断被曝光。
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已经超2亿。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交友圈子较小等原因,年轻人通过线上方式相亲交友的需求确实存在。近年来,随着互联 和移动互联 的不断发展,用户行为习惯逐渐转为线上,适婚人群也愿意通过婚介平台寻找与认识婚恋对象。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具备互联 交属性、用户信息更加透明的婚恋 站,本应该成为单身青年走出单身的重要途径,但用户隐私被泄露等行业乱象仍时有发生。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婚恋中介是个特殊行业,如果企业盲目追求利益而忽视 会责任,毁掉的不仅是当事人终身的幸福,更可能是一个家庭寄托的希望。因此信息保真、建立信任,应成为婚恋 站的根基。
早在2017年,共青团中央、民政部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协调推动工商、工信、公安、 监、机关职能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然而,现实中一直未能严格落实,给灰黑产业链留下可乘之机。
婚恋交友乱象频出,平台难辞其咎。多位专家表示,婚恋 站属于互联 平台经济,根据《互联 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 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等政策要求,应履行信息核验、记录、公示,平台内用户管理,平台内容管理等26项义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平台可与用户订立合同,在获得授权后,依据《数据安全法》《 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搜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相应地,平台也要加大力度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婚恋平台应借此开展全面排查,如是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是否采取软件和硬件措施等,确保用户信息的合法采集、安全保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强化用户信息保护意识;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力度,确保所有制度和规定得到落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