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市场沉浮记:一场“壁垒”重重的持久战?

速途 6月4日综述( 道 袁欢)日前,爱拼车宣布6月5日关停服务器。在这场拼车软件用户争夺战中,爱拼车的退出也不免让人想起当年的团购大战,如今出行市场如火如荼,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天天用车、51用车、微微拼车等企业仍在线上“厮杀”,通过补贴、差异化战略等方式,俘获用户的“芳心”。这场突围的背后,谁能笑到最后也引人关注。

爱拼车对速途 表示,爱拼车关停服务的原因确实是资金问题。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除了资金问题外,管理人员决策失误,定位不准,用户体验差;滴滴进入,加速拼车软件淘汰等因素影响。

拼车市场仍处“烧钱”阶段 资金支持是关键

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在线出行领域,解决资金问题是拼车企业十分重要的一环。此前,51用车4月份宣布完成数千万融资,嘀嗒拼车5月上旬获得1亿美元融资。嘀嗒拼车联合创始人李金龙在接受速途 采访讲到“补贴仍然是扩大软件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拼车软件‘烧钱’的状态仍会持续。”

相较滴滴快的、51用车等业务扩张迅速的拼车企业,微微拼车显得不紧不慢。微微拼车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永透露微微拼车融资已达4轮,但对于企业是否会因资金问题而“死亡”,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已经做了十几年的顺风车公益事业,微微拼车希望通过商业的想法推动公益,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下去,有钱的话多花,没有钱的话少花。”

在王永看来,除了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清晰可行的战略,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快速切入独特的细分领域或细分市场,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大家一定不要轻言放弃并不断创新,总会找到机会。这个领域,补贴肯定不可持续,打到最后一定是剩者为王。”

为招揽用户 同质化中寻求差异化突破

相较于出租车、专车,愿意参与拼车的车主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是很高,更着眼于降低成本,并获得好的感受。补贴的大小是用户增长量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如何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而“招揽”到更多对产品忠诚度高的用户,是所有拼车软件在思考的问题。

源于顺风车而起的微微拼车,部分车主是顺风车公益基金的公益车主,“他们是微微拼车的忠实用户,挣钱不是他们使用这个软件的原因。”王永解释,“我们拍摄的‘顺风车’电影中也蕴含着公益的价值观,这也是我们企业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独有的特点。”微微拼车在产品设计时会有“公益捐赠”等入口,体现其独特性。

拼车所独有的 交属性,也是诸软件们在设计时费心的地方,滴滴和嘀嗒都十分强调拼车“没有司机,只有车主”,滴滴“顺风车”预约时间会自动调到约30分钟后,给车主和乘客沟通预留时间,而嘀嗒则强调应答速度,提高乘客用户体验舒适度。

无标准可循 拼车行业齐摸索

目前,在拼车市场未有企业“占山为王”,不可撼动时,滴滴推出 “顺风车”业务,滑入拼车市场。对此,李金龙很乐观,他认为,在协力帮助大众形成拼车出行的消费习惯方面,“滴滴“顺风车”业务并不影响嘀嗒的发展,而拼车市场的诸多壁垒,也是滴滴尚不能产生“威胁”的原因。“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解决包括技术等多方面的壁垒,滴滴的进入,并不能迅速影响我们的发展。”

对于推出拼车业务面对的壁垒,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在“顺风车”发布会现场也提到推出“顺风车”业务,“我们不是在买一个概念,之前我们的平台并不成熟,包括技术数据、用户车主数据等,使业务很难进行。即使是从技术手段实现拼车出行,也是很难的。”

关于滴滴进入对拼车市场的冲击,王永的回答听起来有些无奈“我们的兄弟们要学会打持久战,游击战。自己不给自己判死刑,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轻言放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5月4日
下一篇 2015年5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