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长沙师范学院的学生,都在暗暗叫苦,原来是新学期学校引进了一款手机运动软件,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完成120公里的跑步里程数。更令大家头疼的是,打卡记录还将与体育课成绩挂钩。因此,伴随着新规开始实行,校园里一种新的业务也应运而生,替人代跑,5元一次,打卡付款。(10月12日北京青年 )
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近日,长沙师范学院新创了一个奇招:引进了一款功能齐备的手机运动软件,以跑步打卡的方式来倒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并与学期体育成绩捆绑挂钩。消息一出,校园内立马就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兼职群体,也就是被视为校园德育教育“黑洞”的替跑一族。
我们首先得承认,在学校“武力”捆绑体育成绩的行政手段面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惧于成绩“垫底”的压力而乖乖就范,短期内也可能会收到喜人的成效。但在笔者看来,要实现振兴校园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宏伟目标,学校方面不能一厢情愿地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一款冰冷的运动软件上。
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跑步,耶或其他运动项目,都不只是简单的体力与体质上的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意志、韧性上的磨砺与考验,而相较前者,后者在人格品质上的历练,可能显得更为重要。为了鼓励学生锻炼,教育部门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既实行过强制性的“硬办法”,也采取了一些柔和的“诱惑式”刺激举措,比如免费早餐,但从所取得的现实成效来看,不管是正面引导,还是反面鞭策,统统都收效甚微,难以让人满意。学生间互相帮忙打卡、签到、以骑车代跑步……各种变着戏法钻空子的现象屡禁不止。而现在,长沙师范学院为了规避这种徇私舞弊的乱象,引进了一款“打卡神器”,堪称“史上最严”。从本人校园 注册到必经的感应点位,从每天上传的里程限额到跑步终点的随机选择,环环相扣,可以说,凡是能够想到的学生有可能作弊的情况统统囊括其中,让学生们至少在技术层面无漏洞可钻,这也正是校园“替跑业务”风生水起的原因所在。
作为一种新生群体,“替跑族”何以短期内就能渐成规模、几成气候?根源还在于部分学生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当然,也与当事校方捆绑式的强硬做法不无关系。虽说相关人士一直强调,“跑步打卡”不具强制性,但从本质上来看,“只关联不强制体育成绩”的论调,即便名义上不是强制,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难脱强制性的色彩。由此可见,学校官方的“倡导一说”实际上并不成立。
直观地看,恐怕还是校方的捆绑式强硬政策直接催生甚至催热了“替跑族”这一灰色产业链,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商机”,替跑的、被替的都是这一利益链条上的必备环节。但稍加分析,就可得知,“替跑族”的背后显然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校园内部固有的浮躁心态和 会诚信危机对学生群体的侵袭与渗透。在运动猝死、运动危机等由体育课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高发频发的 会背景下,长沙师范学院依然执着于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关注与担忧,个中善意令人动容,也值得肯定,但却忽视了受众的直观感受,违背了教育的人文属性,这种只求效果而罔顾民意的做法势必激起舆论的强烈质疑与非议。
毋庸讳言,“替跑族”的出现,直插 会诚信的软肋,学生体质的改善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款冰冷的打卡神器就能达成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学生主观意念上的运动热情。通过“替跑族”,也告诉我们, 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不只是要规范企事业单位等 会主体的从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我们每个 会人也应该自律自省,而对这些“替跑族”而言,更应该认识到:以欺骗的方式获得的成绩单即使再漂亮、再完美,也掩盖不了弄虚作假失信失真的本性,轻则败坏校风生态,破坏教育领域的公平与公正;重则,是对整个 会诚信底线的公然践踏和肆意挑衅,极有可能导致 会诚信危机的进一步式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