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海归”贾捷:民营公司软件进了机场控制塔

为回国创业梦一直保留国籍

贾捷创业的领域是高科技应用领域。目前,她的公司开发了2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并获得软件著作权30多项,承担着气象、民航、防汛抗旱等多个国家级、部级、省市级的项目开发。

在贾捷看来,公司今天的成就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回国时,夫妻俩想做金融领域的软件,却歪打正着地在气象、民航、水利服务上取得了成功。“创业的方向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贾捷坦言。

贾捷和丈夫黄浩毕业于天津大学,都曾在美国深造,并在知名企业担任要职。贾捷说,夫妻俩在美国打拼多年,心里一直坚守着一个梦想,就是回到祖国,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了这个梦想,她一直没有加入美国籍。

2008年,就在儿子上大学后的第二天,夫妻俩毅然回到国内,注册公司,开始了创业征程。

创业初,公司主做国内品牌IT,研发PowerPC和3s芯片,应用于汽车控制系统等领域。“做软件开发是高精尖行业,风险大,回 慢,投资公司一般不感兴趣。”贾捷说,创业开始,压力很大,夫妻俩把在美国打拼多年的积蓄都投了进去,还四处筹款,资金最困难时账上只有5万元,“当时真的有再挣不到钱就要关门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境况,夫妻俩毅然决定,精准定位公司的客户群:气象、航空气象、水利等行业,利用专业优势,集聚研发团队开发应用型芯片,拓展后续跟踪服务。

研发的软件进了机场控制塔

最让贾捷夫妇引以自豪的是,他们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家把软件系统做到机场控制塔上的民营公司。公司打破外国企业垄断,自主研发的“航路红绿灯管理系统”已在华东空管局使用,服务于包括新桥国际机场在内的多家机场。

黄浩是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技术研发的领军人。他说,常坐飞机的人经常会遇到航班晚点的情况,要么是天气原因,要么是流量控制。“怎么才能知道飞机飞行15分钟、30分钟后的气象条件?一个飞机场一天接收到的有效气象数据量非常庞大,基于这些雷达数据、卫星数据、观测数据和专业模型,包括风场、能见度、颠簸度等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天气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起飞、降落安全。”

在2014年以前,由于技术垄断,类似的空管和机场综合管理系统用的都是外国产品,价格高得离谱,美国一套系统模型售价就要4000万元以上。而现在,黄浩团队自主研发这套系统,只花了59万元。

政策利好发展伸开了手脚

所有的软件系统和平台都有赖于大数据的支撑,但数据何来?贾捷表示,前几年创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政策上的限制,精准预 需要海量数据分析,但因为政策受限,拿不到相关数据,总感觉伸不开手脚。让贾捷振奋的是,今年6月30日开始,国家气象局把数据放开,这对公司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契机。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贾捷认为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希望随着政策的放宽,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从科技型企业转向科技型服务企业,为千千万万个用户提供服务。

谈起创业感受,贾捷说:“目前我们还谈不上成功,中国的市场很大,有很多创业的机会,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信会有越来越合适的创业环境。从我们创业的这个领域来看,核心技术的研发非常重要。即使今天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还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要看产品本身够不够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15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