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款App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你中招了吗?

现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饮食、交通、休闲和通讯都逐渐离不开手机的帮助,但是你也肯定有想过,正在使用着的手机会不会一直在泄露你的隐私,造成安全隐患。

今日(11月28日)上午,一份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表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 告》 告称,在100款被测试的App中,有91款都存在涉嫌过度手机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根据 告显示,”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和”身份信息”等三种个人信息是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最为常见的内容,其中”位置信息”的过度收集或使用率更是高达59%,其他如”个人照片”、”教育信息”甚至”车辆信息”都有在统计数据中。

《测评 告》显示,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拍摄美化、通讯 交和影音播放等5类App中,每一款都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其中,常用App与中小型企业制作App的各项评分更是差距明显。

大部分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App无外乎这几点:App用户协议含糊不清、隐私数据未经用户同意私自调取和存在”自行承担风险”等不合理的免责条款。

在我们启动一款App时,绝大多数正规应用都会弹出需要我们同意才能够继续使用的隐私条款。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就会利用这一点,设置冗长并且含糊不清的条款,使得用户直接跳过阅读点击同意,从而骗取后台数据和个人信息。

其次就是,某些有出现”自愿承担风险,个人承担一切责任”,”对于外部链接不承担责任”、”附赠产品免责”等免责条款的App。只要你不同意或者不接受这些条款,App就会”闪退”或者无法继续使用。但是通过《测评 告》的声明可以明确告诉你,其实这种类型的条款都是不合理的。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度日益上升,其带来的隐私泄露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通过新闻和实际生活我们可以明显发现, 络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窃取”以及”非法使用”的黑色产业链,正逐渐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消费者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目惊人,而因个人信息泄露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正在愈发增长。

如果最近经常莫名收到骚扰短信、陌生电话等,你就该给手机做个”体检”,卸载掉那些有可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风险的App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24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