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再把豆腐花舀出来,加上“独家配方”凝固剂使其结合,豆腐脑就有了。“大家伙儿都尝尝。”马连灿把刚出锅的豆腐脑盛在碗里,递给邻里乡亲们,“明早给我留三斤豆腐,快过年了,家里吃得多。”村里的王大娘边吃着豆腐脑边忙着说。北王庄村的马家豆腐,可是这一片出了名的,“快到过年了,每天都要做四五个,一个是40斤,要想吃上这一口,都需要提前几天预订。”马连灿边说着,边把豆腐脑舀出来放入模具,铺盖好,用石头压住,数小时后,豆腐便可成型了。
如今马家豆腐坊仍然坚持沿用传统制作工艺,选豆、泡豆、磨豆、泼沫、过箩、煮浆、点卤、包豆腐和静置等工序,全部是纯手工操作。颗粒饱满的黄豆和优质的水源,再加上几代人传承下来的豆腐制作技艺,成就了马家豆腐滑嫩、细腻、清香等特点。
担着挑子走村串户,是马连灿关于豆腐最初的记忆。“卖豆腐啰!卖豆腐哦!”他回忆,以前清晨起来卖豆腐常常是一根扁担在身,挑着豆腐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路叫卖。在他的记忆里,“乡愁”就是石磨转动的低沉声,游浆木勺溅起的水花,以及那穿过整个村子里的豆香。不光是北王庄村,泰安人都爱吃豆腐,过年尤其爱囤豆腐,而豆腐也有着“都福”的谐音,以及来年都有福的美好寓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