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微服务构架将是IT软件构架的未来方向?

近几年,微服务构架迅速在整个技术 区蹿红,它被认为是IT软件构架的未来方向。

热度虽高,但对于很多中小公司来说微服务确实遥不可及,因为团队规模和能力又反过来制约了他们采用新技术的步伐。很多人对于微服务技术也都有着一些疑虑,比如:

1、微服务者技术虽然面试的时候总有人提,但作为一个开发,是不是和我关系不大?那不都是构架师的事吗?

2、微服务不都是大厂在玩吗?我们这个业务体量用得着吗?

3、微服务特别复杂,没个100人的研发团队是不是就无法落地?

这种困惑极其常见。的确,大公司动辄就是几百上千的研发人员,并且其中不乏顶尖选手。他们有经验、有能力,也有业务场景,所以在技术的选择上也会更为“冒进”。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小团队来说,当微服务构架成为刚需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彷徨和犹豫。

如果你还不能具象的体会,那小编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微博。

微博技术专家胡忠想曾说:

其实最开始,微博首页信息流的后端团队规模也不大,只有七八个人。当时工作人员们就想着快速迭代,业务也就采用了单体应用的架构。因为求快,不同功能模块的代码耦合在一起,编译打包部署也都在一起。

后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团队人员也增长到二十多人,这时候单体应用架构的开发模式就开始暴露出问题了。那时候,每一次功能发布和上线都需要一个上线负责人来收集上线列表,并协调所有相关的开发人员合并代码到主干,然后编译打包,修改工程依赖的 JAR 包版本。

大家应该可以想象当时的状况。如果一次上线超过五个人参与的话,就会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有的人忘记提交代码、有的人忘记打包、有的人忘记修改工程依赖到最新版本。一次上线过程需要反复确认,耗费了大量精力,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开发和部署效率。

看到这,不知你是否大腿一拍,大声叫到:这不就是我们团队每天都在面对的问题嘛!

当时胡忠想团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很细致的技术调研,最后选定了服务化的解决方案,对原有的单体应用架构进行改造,把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拆分出去,部署为微服务,分别交给专门的更小的团队来维护。后来他们又引入了 Docker 容器化,以及 Service Mesh 等技术,为了更好地适应微博业务的高速发展。

可以说,微博的信息流后端架构经历了单体应用 – 微服务架构 – 容器化应用 – DevOps 的发展历程。

不得不说,微服务是当下最火热的后端架构之一。不管你是一个什么级别的程序员,也不论你在一个什么体量的公司,服务化都是你迟早会遇到的难题。从经验来看,实践微服务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这中间你会遇到基本上所有后端架构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自然也就理解了那些高深的概念,也就成为了一名架构师,成长和能力提升都是这个过程的附属品。

那么决胜微服务你准备好了吗?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14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