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木兰开源协议,软件行业的木兰花还是木兰围场?

曾几何时,开源意味着“自由”、“无国界”,是国际主义的象征。

然而,开源无国界,开源平台和标准却有国家。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最大的开源平台GitHub也笼罩在国家利益的阴影下。

木兰花的花语是高尚的灵魂

在这个背景下,国产开源协议“木兰”的推出,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令人忧心的是,木兰开源协议对于使用者宽松的限制,恐怕会将软件行业引入一个木兰围场的困境。

比Apache更宽松,大公司的免费奶牛?

Apache是站在大公司的立场订立的开源协议,巨头可以不花成本精力从 区索取,自由选择闭源,同时使用版权声明独占对于开源代码的修改。

这实际上是和开源精神违背的,开源软件的流行正是因为如GPL协议的传染性,迫使所有使用开源代码的机构参与代码建设。

共享的 区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有任何一个单位不遵守契约独食而肥,那么整个协作体系将会带来巨大的信任危机,而Apache协议正是为工贼单位量身定做的。

木兰的出身带有太多巨头的利益

木兰宽松许可证,具有以下特点:

许可证内容以中英文双语表述,中英文版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方便更多的开源参与者阅读使用,简化了中国使用者进行法律解释时的复杂度。

许可证明确授予用户永久性、全球性、免费的、非独占的、不可撤销的版权和专利许可,并针对目前专利联盟存在的互诉漏洞问题,明确规定禁止“贡献者”或“关联实体”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代理、专利被许可人或受让人)进行专利诉讼或其他维权行动,否则终止专利授权。

许可证明确不提供对“贡献者”的商品名称、商标、服务标志等的商标许可,保护“贡献者”的切身利益。

开源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一体两面,理想情况下,代码使用者在使用开源代码、享受开源的利益的同时,在远期也有对开源 区贡献的义务。

木兰开源协议则更为宽松,不仅学习Apache协议免除了持续开源的义务,还将贡献者与使用者仅存的联系割裂了。这样的协议天然站在了代码使用者,也就是坐享其成的巨头的一边。

没有贡献者的 区是无根之木,没有愿意贡献的厨师,再多知名的食客捧场,“木兰饭店”也得饿死。

正如前面的论断,在首批参与单位中,不乏坐享其成的巨头公司,甚至还有因窃取开源代码包装成国产自主研发成果的中标软件。

“汉芯”事件之后,在2006年4月27日 友Dancefire的一篇技术分析文章中声称 ,通过对麒麟操作系统2.0版本进行反汇编,麒麟操作系统与美国开放源代码的FreeBSD 操作系统5.3版本相似度在90%以上。更多的证据指出,麒麟操作系统仅仅是对开源的FreeBSD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而不是新闻媒体所说的 “中国独立研发成功”和“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内核”。

之前的麒麟系统,正是中标软件的前身。

开源不是喊口 ,应该有贡献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参与。木兰开源协议从条款和支持单位来看,都没有对国产开源路线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一味追求巨头支持打出名气,木兰开源协议将不可避免堕落成巨头企业坐享其成的木兰围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