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张特别通行证串仨街道!北京朝阳管控区有支特殊保障队

“中药还热着呢,就没给您放快递架上!”“ 区发的保障菜到了,您看还缺啥?”……伴随着一阵阵敲门声,“大白”们的身影出现在朝阳临时管控区里封控小区家家户户的门前。看不清脸,也不知道姓名,可提起“四同保障队”,居民都说“有困难找他们准能给解决!”

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从服务一个小区到保障三条街道,从接诉即办到不诉自办,首开天岳恒物业公司的2个项目部共27个人组成了一支“战斗队”,24小时为1.3万名居民奔波在抗疫一线。

服务打通到最后1厘米

“您好!我家的老人不会使用买菜APP,买不到菜可怎么办?”物业服务平台的电话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电话那头是松榆里2 楼两位老人的儿子打来的求助电话。

4月25日,朝阳区部分区域提升管控措施,设临时管控区。次日,物业便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很快,这个任务被潘家园项目部物业维修师傅伏波和张道成揽了下来。原来,松榆里2 楼内住着两位年近八、九十岁的老人,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腿脚不灵便,买菜问题成了摆在老人面前的头等大事。

伏波是项目部里最年轻的师傅,这位“85后”灵机一动:“不如去小区附近的饭馆试试,看能否为老人采购到蔬菜。”经过沟通,他们从饭馆采购了满满几袋的食物,化身“外卖员”,肩扛手拎地送到了老人家门口。

伏波“白加黑”守着居民的需求,要不是同事提起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刚做完两次小针刀手术,任谁都很难想象这个干劲十足的小伙,每晚竟需要其他师傅帮忙热敷才能入睡。

从这以后,物业进一步细化了管控、封控期间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应急预案,组建起的“四同保障队”对小区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实行“一对一”服务。“四同”,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执行同力。

4张“特别通行证”保安全

松榆里、垂杨柳、农光里、武圣东里、武圣西里……临时管控区内的多个小区,却分属于潘家园、劲松、双井三个不同的街道,遇到居民家里出现反水、跑水等应急维修事项,维修师傅出不去也进不来。

4月27日,维修师傅裴永利接到了垂杨柳南里3 楼的一项“急单”,业主家中下水道堵塞,急需疏通。然而,此刻他人在劲松街道的农光里小区,要去双井街道执行维修任务,怎么去?通过与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反复沟通,裴永利拿到了一个临时准入资格,顺利穿行至劲松与双井,完成了抢修。

后来,为了让这类“急单”能快速得到处理,经仔细沟通,4张三街通用的“特别通行证”被送到了一线物业师傅的手中。“自从有了‘特别通行证’,基本3至5分钟就能响应诉求。”项目部经理刘长友说。

“逆行”上抗疫一线

“60后”姚加光是“四同保障队”里年纪最大的师傅,用他的话说:“做了30年物业,这30多万平方米、40栋楼我可得守好了。”

4月24日,朝阳区通 划定松榆东里11 楼为封控区,休息在家的姚加光得知封控消息后,立即赶回了物业,“我们这边5个维修师傅,少了一个人其他人的工作量就会成倍增加,我必须得回去!”

为了提高消杀工作效率,姚加光主动想办法,利用现有的设备自创了一台消杀车。经过他的改装,普通平板车变身消杀、降絮两用车,既提高了环境消杀效率,又节省了湿化防火工作的时间和人力。

自创立起,“不诉自办干工作”就是这只“四同保障队”的特点。发现小区外线堵塞主动清淤、小雨天里主动为快递架搭防雨罩、倒垃圾、送快递……一件件小事涓滴成河。在小区群里,居民为“四同保障队”刷屏长段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是感谢,一位居民说:“等疫情过去了,请你们脱下面罩合个影,让我记住你们的样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