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北京10月4日电题:要实用,更要好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助力“银发族”共享数字生活
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在 交平台分享生活,交水电费、打车、买菜……73岁的武汉市民王跃林的手机里安装了20多个应用软件。“相比之前,现在不少手机软件对老年人更友好了,既实用、又好用,生活上的大事小事,自己都能在手机上办了。”
部分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2021年,工信部启动“互联 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出台的《移动互联 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明确提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要对字体大小和行间距进行调整,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各种插件、弹窗等。
多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互联 应用适老化改造。北京市通过印发互联 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 站、App应用无障碍改造工作,加速开启“智享养老”的美好生活;广东省通过加强多部门统筹协调,开展互联 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今年4月,工信部信息显示,已对325家 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提供良好的辅助。
改造后的界面相对简洁。当多个手机App切换成“长辈模式”或“关怀模式”时,字体、按键变大,色彩变强,手机界面明显简化。其中,不少App应用选项减少,突出核心功能。部分App还推出语音搜索、内容朗读、一键购票、一键叫车等功能,使用门槛降低,操作流程更简单便捷。
70岁的武汉市民邱婆婆酷爱听评书,因视力减弱,此前她常抱怨有的听书软件字体小。“看也看不清,找也找不到。现在字体变大了,按键也一目了然,还专门突出展示老艺术家的评书作品,用起来容易多了。”邱婆婆说。
通过培训、互助等多种手段让老年人用好手机
“信息化时代,我们不能落伍!”前不久,武汉市百步亭 区开展的一系列手机适老培训课程引发了 区老年群体的浓厚兴趣。
针对如何使用手机快速查看健康码、行程码,如何进行 保年审及 上预约挂 看病等老年群体常遇到的问题, 工和志愿者进行了详细讲解。
“我的 保年审通过啦。”居民高婆婆按照提示对自己的 保进行了年审,当手机出现“认证通过”的提示时,她兴奋地说:“太实用了!”
一些地方通过多种形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手机。
上海开展“互助伙伴”行动,通过构建 区“信息助力员”服务队伍,开设数字化产品使用培训班、兴趣班等,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信息化培训。广东省要求省内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协会将智能技术运用相关内容纳入学习课程,以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信心。
石家庄、青岛、昆明、海口等多个城市启动“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培训服务,推动老龄 会信息无障碍建设。
适老化改造需更加细化
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 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60岁及以上” 民占比11.3%。
专家表示,目前,在政策推动下,互联 及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政府、 会、企业等方面共同发力,助力老年人数字化生活更加便捷。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湖北省老年教育协会学术顾问张智敏认为,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应更加细化,在对老年人互联 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惠老”的长效机制,落实监督、测评责任,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快速发展的互联 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