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春节过后,我们都会听到两种声音“今年迎来较大的用工荒,工厂招不到人”“又是一年艰难求职季”,当日历渐渐翻篇到三月末之时,我们似乎就慢慢遗忘了这两种声音,每一年都如此。那么,事实上,这事真的那么容易就过去了吗?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的“诗情画意”
美丽富饶长三角,全国各地往这跑;
本想进厂苦点钱,找个女票好过年;
5 8赶集招聘 ,都被小人设了幌;
不管我们苦不苦,只管自己钱包鼓;
国际都市大上海,踏破铁鞋没人睬;
昆山自古台资多,哪厂招工给钱说;
去了几百要几人,能进去的都大神;
姑苏城里虎丘塔,自己感觉自己傻;
园区木渎唯亭镇,没被骗过俺不信;
南京自有玄武湖,无锡旁边是常熟;
都说还是常州好,连个瑞声进不了,
吴江以前工厂多,现在说都不想说;
男人本该立天地,生来只为忠孝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身为男人别认怂;
货币外贬内升值,买点素菜好几十;
房子媳妇不去想,工资只够隔板房;
八零九零倒大霉,生不逢时难做人!
他们的“苟且与人世间”
年初四出来的,身上带了三千块钱,只剩下几百了。找了一个月工作,今天终于进厂了。听旁边的大叔说,他被黑中介骗了1800,连着几家被骗,呵呵,和他比起来,我被骗了1200还是不错的。好歹有工作了,总会赚回来的,今年形势不好,还是先有份工作吧,实在不想让家里人再担心了,也没脸回去。
他们的“掏干与远方”
这是某地的一个中介微信群,正是三月初的求职旺季,因招工的企业不多,坐地起价成为了毫无规律可言的行情。每天的中介费都不一样,在这个区域的中介费基本都是由这个群里的几个较大规模的中介来决定。“要进厂,可以,先交钱,带你去面试,不包进”——这是他们这段时间最常说的一句话,求职者毫无反抗之力。比起几百块的中介费,他们更着急的是“我需要一份工作”。
招聘群的“HR”们,当天下午谈的内容是,东家出点啤酒赞助,西家买点烧烤原材料,再出几辆车,这个周末野外烧烤,就这么定了。他们的快乐就在“远方”,源自“小孩”被“掏干的口袋”。
这个季节也恰恰是各地每一年“春风行动”的时候,今年的三月,似乎春风还没暖暖的吹来,感受到的依然是春寒料峭的冷意。
在一份调查 告中显示,有10%的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组织的人才市场进行求职,49.5%的打工者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其中“中介门店”占44.4%,“劳务公司”占5.1%。此外,通过亲戚、熟人和老乡介等个人关系的占11.2%。而通过工厂内介进入厂企的占比也高达15.5%。调查数据发现中,10%的求职者则是将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普工求职非正式信息渠道和就业途径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015年,可以说是“蓝领招聘”爆发的元年,这一年,有倒在征途中“橄榄公 ”,完全改变运营方向的“找工雷达”,有传统劳务中介改头换面在58赶集开个端口的“ 招”,有专注蓝领招聘“我的打工 ”、“优蓝”、“一米工作”等,还有更多的还在局部的尝试和转型的就不多赘述了。
2016年,我们再看这个行业,依然有继续准备进入和刚刚进入的“勇者”,尝试在这一片蓝海开拓疆土。作为“蓝领招聘”行业的先驱者,几家公司从产品和业务模式也各有差异,专注“蓝领招聘”行业中,细分“普工招聘”的“一米工作”,在2015年7月获得A轮融资后,快速的在长三角主要制造业密集城市拓展业务。尤其是春节前后,在各主要劳务输出和输入城市的交通枢纽投放了大量的户外广告,也让“一米工作”在春节后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增长和业务拓展的机会。
在制造业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在“蓝领招聘”这片蓝海等待开发的背景下,先行者们用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后来者,用他们义无反顾的勇气和毅力去培养这波90后,95后的用户习惯。也在用资本的力量去抗衡传统蓝领招聘产业中的黑色利益链,用更加透明的招聘方式,贴心的服务模式,让求职者得到尊重与安全感。
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披荆斩棘,也需要更多的“勇士”一起来开拓。向开拓疆土的勇士们致敬,向蓝领招聘的先行者们致敬,这个行业依然需要改变。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这是许巍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们也相信,在“打工者”的心里,有他们自己的诗和远方,有他们自己的希望和田野。也会有一天,他们会被温柔以待,会被尊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