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项目管理最常用的图表是什么?对,大概就是甘特图 (Gantt Chart) 了。
用甘特图在现代充满变动的项目或者产品开发可以吗?本篇来讨论甘特图的过去,以及敏捷 / Scrum如何帮助您在变动的未来更加敏捷。
甘特图是1896由波兰经济研究员Karol Adamiecki所发明,1910年左右Henry Gantt设计,人们后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最早用在军火兵工厂的生产制造,接着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到了2017年我们还在用100多年前的图表来追踪和预测项目进度?更重要的是,甘特图当初是用在 plan driven (生产制造-计划导向)的流程,为什么现在还用在充满变动的项目或者 value driven (价值导向)的产品开发?
为什么大家习惯用甘特图?也许跟一些项目管理的软件有关,因为基本上它们都会画出很漂亮的甘特图。有没有人看或者正不正确不重要,画的愈复杂愈好!
传统的项目经理因为受到不合理的时间和成本要求,被迫要做出所有事情,以致于都处于执行命令与控制 (command and control) 的状态,画出漂亮的甘特图是一种控制的方法:「你看,这个计划多么完美。我们收到的命令就是要按照这个完美计划来做完所有的事情,对吧?」
画出完美甘特图的第一天 (好吧,第二天),大概就会发现真实发生的事情跟计划的完全不一样。原本以为只要2小时,一天都过一半了,怎么没动静?那个服务器不是昨天会来,怎么没看到影子?
拳王麦克·泰森 (Mike Tyson) 接受访问曾经说过:「每个人上台前都有计划,直到被迎面痛击。」甘特图就是那完美的计划,不但禁不起现实的挑战,而且还会给你一个假象,那就是「所有事情都会按照计划发生」,如果真要照计划去做,肯定会遍体鳞伤。
花时间画出甘特图前,要思考的 3 件事
要画出完美的甘特图就要先有完美的计划,可是你的计划在第二天就会不一样,那还要用甘特图吗?不妨思考一下:
1.在项目开始或开发新产品之前,你应该不可能知道所有细节,就算你觉得自己知道所有的细节,相信我,它们一定会变的。
2.其实不需要在一开始就花很多时间在分析找出所有细节,您只要大概知道要做那些项目就可以。细节是必须的,但是只要知道接下来一到四个星期以内的细节就够了。
3.很多一开始觉得很重要的功能,那些「一定要有,不然产品会没人买」的功能,其实都没有原本想的那么重要!根据研究指出,高达 64% 耗费大量时间开发出来的软件功能,真的没人使用或很少被使用。浪费啊,大人。
那不用甘特图,要用什么图表呢?先问一下, 是能够快速把产品或项目做好,还是图表重要? 可别说两个一样重要!能够分辨出哪些事重要,哪些不重要(priority) 是敏捷 / Scrum很重要的心法之一。
好吧,有图有真相,真要图表的话,敏捷 / Scrum是有几个可以提供参考。我还是要再强调一下,一般图表要用软件工具来画,工具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团队的互动。(敏捷宣言的第一条,就是「团队互动重于流程与工具」)
1. 燃尽图 (burndown chart):
大多数的商用图表都是往上走,比如公司利润,销售数量…等等,不过燃尽图却往下。它是由X轴和Y轴所组成。X轴代表时间,Y轴代表任务的数量。随着每天完成的进度,要做的事情会不断减少。灰色代表基线,红色代表实际进度。够简单了吧?两个星期的进度,一目了然。请参考下面的虚构示意图:
2. 速率图 (velocity chart):
这个图表更简单,两根柱子,一根是我们的预估,另一根是实际完成的事情。通常会有前面几个周期来比较。灰色代表预估值,红色代表实际完成。这个图最大的好处是经由每个周期的比较,更正确地预估团队的未来产能,同时经由帮助团队移除障碍,让下个周期能完成更多事情。
把一百多年前用在兵工厂生产制造的甘特图套用在现代充满变动不确定的项目或产品开发上,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都在设法去更正与解释为什么事情不是根据之前计划的来发生。这不是团队人员的错,错在选了不对的图表和方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