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志复原“中国第一钟”

经研究比较,“第一钟”和此钟较为相似。

史料里记载的利玛窦机械钟

复原“第一钟”的图纸

李宝庆研究“第一钟”用的各种制钟资料

“第一钟”的大致机芯结构

李宝庆设计制作的各种钟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从澳门乘坐船只沿着西江溯流而上,来到了现在的肇庆高要,在上清湾村上岸,而当时,肇庆是两广总督府的驻地。

复制“中国第一钟”是多年夙愿

这些钟都由李宝庆和工人们设计制作的。1980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宝庆进入沈阳制钟工业总公司,之后在深圳飞亚达、广州等地从事制钟行业。2004年,李宝庆在肇庆考察一个钟表零部件的供应商时,发现肇庆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决定迁居肇庆,继续自己钟爱的钟表事业。

李宝庆制作的手工钟,曾获得中国钟表商大会优秀奖,代表肇庆参加深圳文博会。有了深厚的制钟经验和知识底蕴,现在,李宝庆准备实现一个他多年的夙愿,那就是将“中国第一钟”复制出来。

李宝庆说:“据利玛窦札记和故宫博物院的史料记载,利玛窦在肇庆制作出中国第一台机械自鸣钟。这也是当初吸引我定居肇庆的一大原因。”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利玛窦制作的“中国第一钟”并没图样等资料流传下来,要复制困难重重。但64岁的李宝庆并不气馁,他找来大量文献研究,推断“第一钟”的造型和内部结构。经过3年摸索,李宝庆已基本设计出“第一钟”的图纸,正准备着手制作。“制作完后,我将邀请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钟表界权威鉴定,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史实的推敲。”李宝庆说。

根据权威叙述绘制“第一钟”图纸

他说,《清代广州自鸣钟述略》记载,利玛窦制作“中国第一钟”时主要制作人员是从印度果阿带来的一名造钟匠,肇庆知府王泮把“城里两名最好的匠人找来协助新来的钟表匠工作”。制钟的时间应在1583年以后,采取的制钟技术应该在1583年以前,因为他们都不是当时制钟的顶级专家,加上受各种制作条件所限,因此尽管钟表的外观保持了欧式钟表传统的繁缛和绚丽样式,但内部的结构应该不是太复杂,可问题是1583年那个时代的钟表资料十分缺乏。因此,尽管外形基本可以确定,但机芯结构还不能确定。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机芯包含两部分,一个负责 时,一个负责敲钟鸣响。

关于此钟具体外形的确定,《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一书中有描述,此书是研究利玛窦的权威著作之一,主要收录明清文献档案中关于利玛窦研究的专门史料,上起明朝中叶,下至清朝末年。全书主要涉及利玛窦的生平介绍、在华活动具体事迹、著述思想及中国 会的反响与评价,全面展现了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 会产生的影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