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夸夸群”火了。在群里,不管你发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除了建立“夸夸群”,还有很多商家推出了“夸人服务”。
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各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
“夸人也是技术活”,近日就有公司为这一技术活定了个价格:时薪500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夸夸群”突然变得如此火爆?这样的火热又能持续多久?愉快的夸赞背后,又有哪些隐忧不容忽视?
“夸夸群”各式赞美眼花缭乱
近期,“夸夸群”引发热议,在这些群里,不管你干了什么,甚至什么也不用干,都会收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赞美。比如,当你发一句“没心思看书”,就会有人回复:“那是因为你的知识水平高于书本,逆浓度,知识无法自由扩散。”
“夸夸群”在高校的扩散也带来很多温暖的画面,部分高校的夸夸群将食堂打饭的阿姨、宿管、保洁等等都邀请进去,并进行了由衷的感谢。很多年轻人也认为这样的群组的出现在一开始确实让自己心情变好了。
“因为现在是平时的工作也都挺忙的,然后自己身上的压力也挺大,所以进入这样的一个群,群里的人都不认识,还能得到一些正向的鼓励,我觉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
“进到这个群里面,就感觉他们互相之间聊天比较友爱比较有意思,然后互相之间也用一些夸赞,好像在交朋友一样。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觉得其实对 会无害,互相夸赞一下,互相吹捧一下,会让大家的心情都好一点。”
某发起人:“大家普遍反映的一个心态,就是待了大概四五天之后,可能会有一点点被夸腻了,就不想要被夸了。”
由于高校和一些自发的夸夸群大多数是通过扫码的方式自由加入,群内也时不时会有广告或者不良的信息出现。
某发起人:“我们在建立夸夸群的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人在这里面打广告,然后我就很及时的去写了一些群的规则,一旦发现有广告或者色情暴力的内容,我们会先警告他,如果他不听的话,我们就会把他清理出群。”
“夸夸群”催生付费业务,付费价格可达百元
关于“夸夸群”的话题,清华大学辩论队和北京大学辩论队还在上周日进行了一场辩论表演赛,视频也在 络上广为流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想体验一下这种被一群人夸赞的感觉,“夸夸群”也逐渐扩散到了更大的范围之中,由此也催生了很多付费获得夸赞的业务。打开购物软件,搜索“夸夸群”,便会跳出上百个出售“夸夸群”业务的商家,价格从5元到几百不等。
“男神你真的太帅了,脸就像雕刻出来的一样,五官也太立体了吧。 ”
“出门要像明星一样保护自己,要不然就会被别人抢走。”
“男神好帅啊,好想亲自在你身边感受你的魅力
除了夸自己,还可以为亲朋好友定制各种各样的夸赞和祝福,包括生日、告白等等。不过5分钟时间一到,夸赞就随之停止。
专家:夸夸群火爆是一种“速食文化”
对此,情绪情感管理专家张晓彤认为,近来夸夸群的火爆也是一种“速食文化”的体现,短时间内可能会带来一些愉悦感,但是很快就会失去效果。
张晓彤:“当你每天被夸或者一个月被夸十次的时候,我们认为人就没有感觉了,疲劳了,没有效果了。与此同时,过度的夸奖,而且这种夸是没有根据、没有任何由来的。我看有的一个头像都能夸你好半天,这个又违背人的心理成长。我认为心理正常成长下的这种正激励和夸赞,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没有缘由的夸奖,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正向激励的氛围,学校的工作也不可缺少,对此张晓彤建议:
“我们的学校现在也基本上就是以考学、考分来评价学生,其实如果我们多一些评价机制、多一些这种情感上的给予,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过程当中也会补充相应的东西。
再有一个,我觉得我们的很多学校完全有这个条件,建立一些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这种沙龙、微课程或者校园的心理成长的工作坊,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训练自己健康的心理肌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