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与北京坊联合主办的北京坊生活方式设计节暨北京国际CG艺术双年展,在劝业场拉开帷幕。国内67位顶尖CG设计师首次集体展出其硬核创意。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的影视特效、制作出的立体模型以及绘制出的油画、水墨等绘画作品令人惊叹。经过严格筛选进入展览的设计师,绝大多数为90后,他们正在成为影视特效以及视觉创作领域的最大推手。
《长安十二时辰》CG画面设计稿
CG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所绘制的一切图形的总称,而CG设计师则是抛开传统纸笔,以电脑来完成视觉创作的艺术家兼电脑技术达人。展览展出了这些达人为《长安十二时辰》《流浪地球》等著名影视作品创作的CG作品。
《流浪地球》CG画面设计稿
其中,《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堪为行业里程碑的作品。“它打开了大众对CG 的认识。让人们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影视、游戏、手机屏幕里的图标等,全部都是CG作品。”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数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CG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杨雪果介绍,《流浪地球》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CG画面有上千帧,这么大的图画创作量如果用传统绘画方式来制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由CG设计师操作电脑完成,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也将一部硬科幻作品中难以描述的想象真实呈现在观众眼前。
《流浪地球》CG画面设计稿
该片中出现的重要“道具”——推动地球的推进器设计稿亮相展览。推进器的设计稿曾十几次易稿。“每一款推进器使用什么燃料,会产生多大的推力,以及在这样的推力和颜料作用下,其火焰该是什么颜色、直径多少等等,都要符合科学原理。”杨雪果说,逻辑正确,是评判CG创作优劣的基石。
在CG绘画基础上,由电脑制作出来的3D版废弃船只上的“猪猡寨”
即便是神幻作品,也要符合一定逻辑。受邀参展的美剧《权利的游戏》就展示了重要角色——龙的特效制作过程中,如何精密计算龙的生物构造和飞翔时的各项参数。
“现在一部国产大制作电影用于特效的投入普遍在五六千万元,其中由CG完成的特效已占百分之九十。”杨雪果说,年轻的CG设计师们正在以自己的硬核创意实实在在推进影视产业发展。
杨雪果创作的此次展览主视觉作品
CG油画
一些根据著名CG影视作品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中的角色而衍生制作出来的手伴也亮相展览。
《大圣归来》手伴
此次展览将展至10月10日。该展主办方之一、运营北京坊的北京广安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胡望林表示,希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CG展,可以为来到这里的人们打造科技、创新、设计、文化艺术相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和新生活方式。
摄影:李洋
监制:周南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