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新兴职业涌现,养老护理员、电商主播、宠物美容师等新兴岗位,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广阔前景和较高收入。与此同时,面对新兴行业,新生代农民工好奇、新鲜之余,也对其稳定性和职业发展有所疑虑。
新兴职业受新生代农民工青睐
从四川泸州来渝打工的农村姑娘张丹,因为喜欢吃火锅选择到重庆一家火锅底料厂做销售。去年,她在同事们的鼓励下,尝试直播卖火锅底料,没想到效果不错,半年时间直播近150场,平均每场销售底料超1吨。最好的一次,2个小时就销售5吨多底料,远远超过原来的销售业绩。
疫情期间,以 络主播、电竞选手、 络作家、快递小哥等为代表的新职业受到新生代农民工追捧。新职业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工作更自由,同时可将兴趣作为职业发展方向。此外,岗位缺口大、人才需求量多、薪酬待遇好也是新职业的优势。
来自重庆垫江县的彭红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来到重庆主城一家手机维修部从事接待工作。长期的耳濡目染加上勤学好问,且对手机应用十分熟练,这些日常的积累让彭红在去年成功应聘渝北区龙塔街道城市管理 格员。
彭红每天行走在自己负责的 格,无论暴晒还是大雨,微信运动步数都超过1.5万步。随着数字城市管理兴起,像她这样的 格员也越来越多,仅龙塔街道的13个 区就有83名。
转型升级塑造职场“新蓝领”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随着新兴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想多卖货,就要胆子大,敢于表现出与众不同。”张丹表示,作为带货主播要熟悉产品的卖点和市场的痛点。
来自重庆奉节县大山里的陈立俊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只读了一年便跟着同村学裁缝,先后到过广东、福建、浙江打工,如今在重庆主城的一家制衣厂工作。
1990年出生的小陈表示“想做服装设计师”,而立之年的他因文化水平不高有点自卑,但仍不放弃梦想,“等我攒够了钱,就去服装培训学校学习服装设计。”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家政服务员年龄超过45岁,低学历、老龄化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去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均作为新职业,正式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同时,聚焦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人 部、民政部、财政部等近日组织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拟于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
“我们还将加强新职业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做好人才评价工作,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对经评价认定合格的,纳入证书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向 会公开。”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职业发展窘境亟待破解
据媒体一项调查显示,排在受访新生代大学生最想从事的新职业前3位的,分别是自媒体博主(56.31%)、试吃试睡员(45.90%)、服装搭配师(31.48%)。
仅有大专文凭、来自万州农村的25岁姑娘沈琳琳梦想成为李子柒,她不顾父母反对辞去镇中心校教师的工作,做起了自媒体博主。沈琳琳的视频属于创意服饰,用麻袋或者绳子做服装的创意,加上亮丽的外形,一度颇受欢迎。由于只有一个人做,没有团队的支撑,仅靠打赏的钱难以满足生活需求。小沈有些无奈, 会认可度不高、家人不支持成为从事新职业的一大难题。
在重庆 科院 会所研究员王永木看来,新职业具有随机、碎片化的特点。“在传统行业,做一个项目是一辈人甚至几辈人来传承,但新职业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王永木表示,新行业的造富、造星能力吸引了很多青年,但对从业人员的引导和相关培训尚未跟上,如果缺少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这些行业带来的负面效果就会显现。
出生于1995年的王明高中毕业后跟随父母在重庆一建筑企业打工,他表示技多不压身,希望能考取电工技师等能提高业务技能的证书。这样的想法也代表了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
“新职业从业者在劳动合同、五险一金、工作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待提升。”重庆长江上游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表示,相关部门应根据新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以保证新行业、新职业未来朝着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