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强调,要研发数字货币,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水平。业内人士亦指出,在丰富场景布局的同时,下一步数字钱包的建设会考虑支付、兑换进一步便利化。
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场景已经超过132万个,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为7075万余笔,金额达345亿元。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布局数字人民币业务。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指出,银行加速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布局,可以助推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数字钱包便利性
“工行此举是将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兑换进一步便利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指出,数字人民币在现阶段的定位是纸币替代,本质上仍是现金,只是以电子化形态存在。“现金无法计息,但客户的活期存款或在余额宝中的余额等也具有高流动性,同时可以产生利息或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想继续推广数字人民币,就需要为其找到竞争优势,或至少尽可能弥合其在应用中的局限,使其体验不弱于原有的支付方式。”
为了增强数字钱包使用的便利性,重体验让钱包功能更丰富,工行还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个人钱包已实现钱包余额根据约定自动归集至绑定银行账户、钱包支付余额不足时自动从协议账户兑出数字人民币补足差额完成交易、使用钱包进行一对多转账汇款等功能,满足用户资金增值、一键支付等需求;实现了对公钱包通过企业手机银行、企业 银、柜面等渠道绑定本、他行账户,支持客户按约定自动实现母子钱包资金归集及分发,钱包余额智能转存银行账户等功能,满足用户资金分户管理、分账核算、资金增值等需求。
中小行火速布局
工银国际通过测算指出,到2030年,数字人民币发行数量或超过2万亿元,占基础货币比重约为6%;从交易层面,数字人民币的年支付额或将超过20万亿元,占 会总消费比重超过20%。
面对庞大的市场机遇,不仅国有银行,中小行也加紧了对数字人民币便利化的布局。
南京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亦指出,未来,该行将探索硬钱包及双离线支付的实现及应用,满足各类客户日常支付、消费等基本需要,帮助小微商户、老年群体等便捷使用。
“数字人民币是适配数字经济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随之也将促进国内金融系统的整体升维。数字人民币将发挥‘鲇鱼效应’, 为全新金融基础设施的搭建注入新鲜血液,激励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伴随商业银行底层IT系统的改造升级,各部门之间的数字协同将更为流畅,全流程数字化有望带来业务办理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双重提升。”程实说。
同时,长沙银行探索了“智慧监管+数字人民币”服务场景。“我们与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推出了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是将供给侧和需求链相结合,研发推行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结合数字人民币支付优势,在交易结算上为猪肉交易‘屠宰-批发-零售’全生态链提供数字人民币服务,降低从供给到需求端的资金成本、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同时通过数字人民币大额可追溯特点,为监管部门精准分析智能预警提供新的数字人民币应用思路,形成政府主管部门、屠宰企业、销售终端多方共赢和全民监管的新业态。”长沙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如是说。
西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关于数字人民币业务,该行将持续关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及应用。“西安银行目前已支持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对公钱包、商户收单、薪资福利代发等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的应用场景,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提升产品体验,并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定制化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人民币场景解决方案。同时,西安银行与浐灞生态区管委会签署《数字人民币先行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与六大行共同协助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展开数字人民币生态试点合作,打造数字人民币先行示范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