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山,在百度上搜搜,全国许多地方有这山。虽然有点意外,却又在意料之中,因为我们的国家土地辽阔,山川众多,而且还是个崇尚龙图腾的国度,与龙相关联的山水少了才是怪事呢!
我们要去爬的这座蟠龙山,位于济南市东南部,离城区不太远。山虽然不高,却蜿蜒几公里,巉岩突兀,状如蟠龙,故名。2021年8月28日,我们一行人自驾从二环东路经过老虎山隧道,然后穿过浆水泉隧道群一路向东,来到了蟠龙山脚下的蟠龙村,用时不过二十分钟。
下了车,往左面山上一看,一条石阶曲曲折折通往山上的松林里,如果沿着石阶上山,就直接到了“江北第一洞”——龙洞,估计连一刻钟也用不上。我们规划的线路是先爬南面的山,然后沿着山脊到主峰,最后下山探龙洞。南面的山尚未开发,所以我们只能走野路驴道。
下山谷的山坡有点陡峭,我们揽树牵藤小心翼翼地下到了谷底,然后沿着一条清晰的小路开始爬山。我在前面带路,可能很久没人来这里爬山了吧,一些蜘蛛 横在小路上,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蔽,稍不注意就会碰一头一脸,还可能连蜘蛛一块弄到身上。据说蜘蛛有毒,有的毒性还比较强,如果被它咬了,后果极其严重。我知道蜘蛛结个 不容易,目的不是为了伤人,而是捕捉蚊虫,也是为了生存,但它结在路上却不应该,当然蜘蛛肯定不会是故意的。再遇到蛛 ,我们就绕开,一是免惹麻烦,二是为蜘蛛留条生路。我们爬累了就歇歇脚,用了二十几分钟,登上了第一座山峰。
山顶上小路两边多是黄栌树,虽然时已立秋,但黄栌叶子还是一片墨绿,长势正旺,估计一两个月后,经过霜打,这些黄栌叶子就该红的红黄的黄了,到那时山上就更美了。我们在山脊上灌木丛里又爬了一两个小山头,来到了“一线天”下面。这里的“一线天”就是一道大石缝,呈50度斜坡,长约十几米,宽仅容一人。石缝里有两三道障碍,坎坷难行,大家相互拉拽着依序登上去。
站在山顶,下瞰万丈深崖,斧劈一般,令人悚然。谷底与对面山上,松柏漫漫,一片葱郁。远处,群山如黛,淡雾似烟,美若图画。我们沿着山脊向东北方向的主峰前进。山脊上巨石堆叠,两侧如削,惊险刺激,犹如泰山险脊“恐龙背”一般。大家小心翼翼地过了巨石阵,然后一起登上东北面的主峰。峰顶上有一座铁塔,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可能是通讯塔,这里电磁辐射比较厉害,咱们别在这里磨蹭。于是大家马不停蹄地从铁塔北面沿着石阶下山。
下到去“擎天柱”的路口,有人建议先去看看那棵古龙槐。路北有一座龙王庙,小庙三间,飞檐翘角,黑瓦红柱,古朴沧桑。楣上挂有一块牌匾,上面写有“龙王庙”三个篆体银字。室内正中是高大威猛的龙王塑像。
龙槐在龙王庙西,传说是乾隆皇帝手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树龄。龙槐粗壮古怪,虬枝婉转,树冠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其上,天下罕见。龙槐南面五六米处还有一棵古丁香,大约也有百年以上树龄了。丁香根本粗大,长相古怪,伞状树冠,令人大开眼界。我想象着春天里这棵花香十里的丁香树迷人的风姿,不由地醉了。
离开龙槐、丁香,远眺东南方向,透过密林,依稀可见”擎天柱”的雄姿。沿着石阶爬山,不用10几分钟,我们就站在了“擎天柱”下面。所谓的“擎天柱”,其实是一座石峰,粗四五十米,高达百米,离山崖十几米远,挺拔高耸,一柱擎天,直插云表,可以与湖南武陵源袁家界的乾坤柱媲美。石峰身上有几道明显的竖向大裂缝,其中西面那道缝隙最大,可以伸进一只手掌去了,像被神剑砍了一刀似的。我真为这“擎天柱”担心,它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分裂倾圮呢?“擎天柱”北侧地面上落有几块巨石,可能就是从石峰上面掉下来的吧?
看了“擎天柱”,我们往西南方向登上山脊,一路向西,然后下至南面半山坡,到达“江北第一洞”——龙洞。因为蟠龙山西面济南城东南郊的龙洞山上也有个龙洞,所以这处龙洞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东龙洞。关于东龙洞,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期,此地有一条白龙,一直庇佑着当地一方百姓。突然有一天来了一条黑龙,在此兴风作浪,残害百姓。白龙见状,奋起与之搏斗了七天七夜,终于赶跑了黑龙,自己也受了重伤,卧病在此。不知道过了多久,白龙化作了山脉,龙鳞化作松柏,龙腹变成山洞,弯弯曲曲,长达千米,后人称之为龙洞。当地人世世代代没有忘记白龙的功德,每年正月十六都要到此祭拜,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洞口青石砌成,门口右面刻有“江北第一洞”几个大字。洞内黑黢黢一片,我们打开手电或者手机照明渐渐深入。洞顶忽高忽低,高处有几十米,低处须低头弯腰;宽窄也不等,宽的地方有七八米,窄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地面也是高高低低,路下有洞,路上还有洞,只是路上洞有台阶可以上去看看,但路下洞,却漆黑深邃,且没有台阶,我们也不敢下去冒险。我们辗转上下,走了大约有千米也未到达尽头。洞属于岩溶洞穴,但钟乳石等岩溶奇观却似乎不多,颇为奇怪。在洞内八九百米深处,我发现洞顶有一块较大的钟乳石,既像女人的裙褶,又像一朵盛开的巨大昙花一般美丽。地面上有一个大水泥缸,高约1.5米,直径约1.2米,里面盛满了水,缸旁边有块牌子写有“龙头圣水”四字。忽然听到滴水的叮咚声,在寂静的洞穴里分外清脆响亮,仔细寻找,原来水珠正是从洞顶钟乳石上滴在水缸里发出的。我洗把脸,顿觉凉爽惬意,身心舒畅。为了弥补洞内钟乳石少的不足,景区在洞穴中间地段人工制作了一些石笋等岩溶奇观,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我觉得游客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这样做,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这是何苦呢!我们深入到洞径细至必须弯腰手着地的地方被困住了。前面的游伴说,地面有泥水,油滑难行,比较危险。大家都不愿意冒险,乃撤回。
我们探洞虽然未能抵达尽头,却见识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洞府,开了眼界,也算小有收获,此行不枉。(宋文东)
2021年.9月2日
壹点 老牛行走漫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