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基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

本期光明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史观、精准扶贫、未来产业、环境应急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等话题,欢迎 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志民:把握基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民认为,树立正确党史观,要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一是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二是必须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三是必须准确把握并研究好宣传好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树立正确党史观,还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及对党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把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区别开来,让正确的声音传得更远、影响更大,同时努力提高斗争本领,注重发挥制度的“治本”作用,从根本上清理历史虚无主义滋生扩散的土壤和环境。

摘编自《光明日 》

【肖卜文: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胜法宝】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卜文表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离不开精准扶贫这一制胜法宝。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十八洞村因地、因户、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把利用外力与激发内力、加固底板与锻造长板、个人致富与集体致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结合起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精准扶贫的提出,不仅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更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理念、有效路径。与贫困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准扶贫能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离不开脱贫攻坚精神,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人民日 》

【盛朝迅:系统谋划统筹发展未来产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盛朝迅认为,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从时间维度和重要性的角度来划分的产业。其中,未来产业是指由重大科技创新推动、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 会具有引领作用,当前处于萌芽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产业。二者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重要 会需求带动产生的新兴产业,但不同的是,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更为前沿,产业发展更处于早期萌芽阶段,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更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既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也是培育新兴接续产业、抢占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系统谋划统筹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前瞻部署,在前沿技术孵化、多元化投入、早期市场培育和产业生态营造等多层面构建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从不确定性中寻找和预测经济 会发展大趋势,以洞察先机、迎接变革、主导未来,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突破“需求引导新技术”的局限,开启“技术催生新需求”的双向通道,推动未来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摘编自《经济日 》

【罗锦程: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罗锦程表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经济 会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风险问题呈现出多发、高发的态势,环境应急综合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事关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我国在环境应急管理领域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妥善解决,可以从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技术优化配置,完善环境应急预警与处置体系。第二,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人才体系,夯实应急处置能力基础。第三,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指导培训。第四,加强环境应急处置废物处理能力建设。第五,提升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舆情应对能力。第六,深化国际环境应急管理合作。

摘编自《中国环境 》

【马方飞: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需久久为功】

摘编自《检察日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