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末了,一般这个时候准少不了一些妖言惑众的人,为吸引人们的眼球,故意捏造出的谣言,尤其是一些贴近我们实际生活的方面,就比如说我们经常用的电子产品,这不5G时代来了,最近 上又开始流传关于5G手机的谣言,说什么“5G手机运用毫米波会导致失明”云云。
唉,5G跟你什么仇什么怨
对此类谣言,相关科研部门对他们进行了辟谣,这其中就有好多当年没有上好学才会犯的低级错误。
流言1:
5G载频是毫米波段
毫米波对眼睛伤害很大
可导致黄斑变形甚至失明
真相:毫米波其实就是波长在1-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对应的是30GHz-300GHz之间的无线电频谱。国内三大运营商5G通信运用的是中低频,频段在3Ghz-6Ghz之间,属于厘米波段,根本和毫米波扯不上关系。
还有关于手机电磁波产热能方面,在行业内早就有明确的标准,通常用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来表示,通俗点讲就是电磁波能量吸收比。以6分钟为一单位计时,规定每公斤脑组织吸收的电磁波的标准辐射量,电磁波热效应也在其中。欧美国家的规定值是在1.6——2.0W/Kg,SAR值越大,表示对人体影响越大。
目前国内允许使用的是2.0W/kg的标准,与欧洲的标准一致,一旦超过,则坚决不允许进入市场。根据实验的结果表明,华为、小米,中兴等国产品牌手机,以及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手机,它们SAR值均远远低于2.0W/kg的国家标准,只要不把手机24小时贴在脑袋上,基本不会存在什么辐射失明的风险。
此外,流言中提到的“黄斑变形”,这个我只能说这个造谣者真的缺乏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名字都叫错了,学名应该是“黄斑变性”。主要是人随着年龄增长,视 膜组织退化变薄,弹性变差,导致黄斑功能下降。就算是用眼不当,一般的看看手机,顶多会加重近视度数,“黄斑变性”只会在登山运动员在雪地强烈反光照射的环境下,因为不佩戴护目镜才会导致。
流言2:5G 速更快 所以基站的辐射更大
真相:我想大家都学过物理,里面对于电流大小的影响的因素,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电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同样 络提速也是同样的原理, 速的大小就相当于电流大小,5G 络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综合获得的。就跟在电路中努力减小电阻一样的原理。你的基站大小根本不是主要方面,只要把线路搞得更宽阔畅通,又何必花大价钱去一个个地建站呢。这笔账,运营商算的比谁都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传统的大型基站,微基站的功率仅为10瓦,微基站功率甚至达到250毫瓦。而且基站的辐射值必须符合“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如此的辐射量和家用电器比起来,简直微乎其微,电吹风,电磁炉,烤箱的辐射量都比它大。
5G基站密度更大 辐射值更高
真相:本身5G基站的功率和核辐射量甚至都低于部分家用电器。而且它们因为线路更宽,速度快,覆盖面更广,与人体的接触距离比较远,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更多时候影响我们的是手机的辐射。当手机信 不好时,手机会自动提高自己的发射功率,这个时候的辐射量也会随之加大,所以真的这样讲,相反 不好是会影响人体健康的,当然,这些都是往严重极端的方面说的,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这么严重。5G时代,基站会因为它的轻便和高效,它们的密度将大大增加,手机信 不好的几率也将大大减少,用户受到的辐射也就随之减小了。
记住,那些骗子之所以成为骗子,很可能就是因为没上好学。
但是有人传就会有人信,作为普通大众,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极个别人群妖言惑众,毕竟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不会为我们的利益着想,而且他们的骗术极为低级,明显就是一群当年上学连基础课程都没有学好的的学渣。我们要多多学习科学知识,要相信专业的力量,相信科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