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河北篇·改革发展之旅①
来,看智慧城市的模样
——走进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京沪高速廊坊收费站驶出,即刻进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廊坊开发区),几乎是无缝衔接。
杨梦威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政府业务部的一名服务架构师。2020年4月,他被华为派驻到廊坊开发区,负责这里的智慧城市二期项目建设。因为家在北京大兴,每周他都要走几次京沪高速,从大羊坊入口上路,40多分钟后,人已经坐到办公室了,“比在北京市区里上班还方便”。
“别以为免费WiFi只是为了让人们上 方便,在辅助城市高效管理方面,它的作用更大。”杨梦威说,目前,开发区WiFi的日均使用人数在2万人以上,通过后台能够实时监测到全区人流密度、车流密度、人流迁徙走向。对这些历史人流迁徙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能找到热点时段、热点路段,可据此开设相应的公交线路和站点,为城市出行规划、指挥调度提供辅助支撑。
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城市的“智慧”,有赖于“数字大脑”的赋能。
一块大屏,连接起的是多部门的政务数据。用好这些数据,推动跨部门业务的协同联动,让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在开发区各个领域得到实现。
助力环境污染治理,这里有“智慧环保”。
在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前,工作人员正在调度巡查。“这块大屏幕集成了5个平台,包括 格化精准监测平台、企业实时监控平台、秸秆焚烧监控 警平台、 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和微信指挥调度工作平台,可以非常‘智慧’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凌德印说。
满足多元司法需求,这里有“智慧法院”。
打造高质量教学,这里还有“智慧教育”。
从2017年至今,廊坊开发区投资近5000万元,完成150套智慧课堂设备、3套云平台的安装、调试,覆盖区内13所中小学校的150个班级,全区7650名中小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学习。
杨梦威刚来开发区的时候,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刚刚完成验收,二期项目刚刚启动。
在他眼里,一期项目重点在“看”,打通开发区各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采集和集中展示。二期项目重点则在于“用”,通过实施“一 统管”,对监管事件的执法情况进行跟踪,对开发区经济走势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预警,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如何让城市会“思考”,杨梦威贡献了不少好点子。
2019年夏季的一天,他开车到廊坊开发区赶上了大暴雨,路上积水越来越深,最终发动机进水,车在路上抛了锚。
参与建设智慧城市二期项目后,杨梦威把积水点的监控与预警问题抛出来,引起领导重视。他们在全区所有易积水点位,埋装了500个华为智慧井盖。该装置自带物联 感应装置,能够对开发区9个易积水路段的积水情况实时监测,并把数据上传到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水深超限,或者井盖位移、破损、遗失,都会在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上 警。工作人员随时能点击 警点位,查看实时视频,通知相关部门快速处理。
“近来,我们正在与百度、高德对接,对方答应提供数据接口。以后市民出行再赶上暴雨天,这些积水路段的预警信息,会自动实时出现在百度或者高德的导航软件上,提醒市民择路绕行。”杨梦威说。
去年,在廊坊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开发区的这套系统大显身手。一市民随手拍下某路段一处破损的公益广告牌,上传到小程序上,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迅速做出反应,从发现问题到处理完结,仅用了不到一天。
再有一两个月,廊坊智慧城市项目二期将完成最终的验收,杨梦威将和小伙伴们一起转战其他城市。令他欣慰的是,运营中心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开发区协会“2019智慧开发区建设优秀案例”、北京国际通信展“ICT中国创新奖”和深圳高交会“2019亚太智慧城区”奖,他和小伙伴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