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竟工业软件的发展路程

工业软件(英文:Industrial Software)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包括系统、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等。一般来讲工业软件被划分为编程语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工业的大脑、产业升级的钥匙、智能制造的底座、大国崛起的核心”是业界对工业软件的评价。而“卡脖子、拿来主义、重硬轻软”是业界给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贴上的特有标签。目前,我国工业体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并呈现逐年扩张之势。

1 市场情况

工业软件大体上分为两个类型:嵌入式软件和非嵌入式软件。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在控制器、通信、传感装置之中的采集、控制、通信等软件,非嵌入式软件是装在通用计算机或者工业控制计算机之中的设计、编程、工艺、监控、管理等软件。近几年,伴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的提出,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波热浪。之后“中国制造2025”口 打响,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已成共识,也正在这时国人重新认识到,工业软件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工业软件企业共计841家,其中国内厂商709家,国际厂商132家。一般来说,无论是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还是国内软件企业数量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均会刺激国产工业软件市场的发展,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喘息空间。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人们常常会用两个数据说明国内工业软件的发展情况——“90% :10%” ,90%代表国外厂商占据国内工业软件90%以上的市场,10%意味着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只有10%,甚至更少。可以说,目前,国外巨头占领了国内工业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2 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除具有软件的性质外,还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随着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通过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将行业应用知识作为发展自动化产业的关键要素,逐渐成为企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因素。绝大部分私营企业对企业运营的认知还处于原始阶段,市场需求看似旺盛,但真正买单企业不多,这就导致头部软件企业盈利状况不乐观,甚至连年亏损。“之所以长期被国外垄断,主要是国内企业‘重硬轻软’的观念一直存在,一直被这种思想所支配。” 工业软件作为中国与西方差距最大的一个行业,既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短板,也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最大短板,呈现出“技不如人、受制于人”的特点。换言之,在工业软件自主研发领域,中国坐上了“冷板凳”。工业软件鱼龙混杂,国外厂商趁虚而入 田锋告诉雷锋 ,“在中国,再难再复杂的硬件都能发展起来,再软再简单的软件想发展起来却很难,这个现象在工业软件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3 工业软件发展

行业数据知识库,是指对行业控制软件起支撑作用的行业生产过程中经验积累的集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行业生产过程中关键知识、软件、诀窍及数据等知识的汇集,也是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上“中国脑”的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全国上千家企业的入局,导致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发展局面下出现的产品重复、恶性压价、利润微薄成为了国产软件产业的内忧。” 工业软件贯穿于产品规划、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全流程,实质是将制造经验、制造工艺等融合到软件系统内,从而赋能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起到降本增效提质的效果,其也被誉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毫无疑问,工业软件肩负着其他软件无可完成的使命。

不同行业的工业控制软件,其服务对象均不相同,钢铁行业针对的是冶金工业,其控制软件很难适用机械行业,反之亦然。一套好的工业控制软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工艺的需要,而且在控制思想上,还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落后。人们往往把国产工业软件自主研发不足归结于起步时间晚,实际上,中国工业软件起步时间与国外几乎同步,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不过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其实,国产工业软件也经历过黄金时代,1986年,工业软件发展进入国家“863”计划;199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首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熊猫系统,市场反应强烈,甚至一些美国芯片厂商也选择使用熊猫系统…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产工业软件平均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其中个别专项领域曾达到45%左右,数千家各类各样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以CAD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全国从事CAD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已达到300余家。但是,工业软件市场的繁荣非但没有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市场的崛起,反而将许多先行企业推向了万丈深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