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作恶简史

  调查显示,苹果在手机市场上抢占了90%以上的利润,而iPhone在全球的销量占比不到20%,也就是说华为、小米、三星这些品牌的手机加在一起总利润也不及iPhone一家。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极其强势的地位,苹果也逐渐“为所欲为”。

悄悄地让你的手机 废

  先从最近发生的降频门事件说起。

  降频门这个事件很有意思。最开始有两起美国用户集体起诉苹果的诉讼,但并未引起苹果在意,直到连续17起诉讼将事件将事件推向高潮,法国反欺诈部门开始介入调查,苹果才决定给出回应。

  不久前,有iPhone用户发现,对于旧款iPhone只要换块新的电池,运行速度就会恢复到正常,此提升旧iPhone性能的方法便在 上流传开来。然后苹果怎么做了呢?假若让你换一块电池就好了,那还挣什么大钱?然后苹果默默地单方面降低了处理器速度。旧款iPhone即使换了新电池也没太大用了。

  这次降频事件很快被用户发现,苹果解释称,是为了解决旧iPhone自动关机的问题,但iPhone7这种推出时间不久的也被划分到“旧iPhone”,被强制 废,这就完全说不过去了。

  于是,在诉讼中,用户指出苹果隐瞒了信息,强制旧款iPhone 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利。之后,苹果做出回应,表示会降低电池售价,但并没有提解决降频的问题。这难道不是在变相地卖自己的电池?让消费者无故去花更多的钱?

  不得不说,苹果对于这次事件的公关真是烂透了,企图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电池降价上。但现在的消费者也不傻,不正面回应处理器降频的问题,何以服众?

  考虑到iPhone X最近一段出货量走低,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走低,为了保证股东的利益,库克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通过降频悄悄地让手机 废,这有点“损人利己”的味道了。

  商业利益击败了良知,还试图去挑战法律,这件事情绝不会含糊而过。

要么放弃微信,要么放弃iPhone

  最终呢,腾讯妥协,撤下了赞赏。

  考虑到微信的体量和影响力,苹果在对待微信的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傲慢”,不然换一家相对小一点的公司,可能连通知都不会,直接就把应用给下架了。比如,360曾被苹果在AppStore封杀一年。老罗也曾怒喷苹果:太霸道即是作恶。

  但腾讯毕竟是巨头,也需要找回面子,让苹果低头认错又不可能,怎么办呢?微信在没有重启“赞赏”功能的情况下,于17年10月份的时候上线了一个“赞赏码”功能,苹果这次没有干预,也算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话说回来,这种傲慢地做出“用户要么放弃微信要么放弃iPhone”的姿态、对用户体验和用户地位的忽视,曾经引领过一个时代的苹果正变得面目可憎。

我的地盘听我的

  有人会说,人家苹果自己的东西,人家想干嘛就干嘛。

  我想,这种人怕是奴隶做久了,已经忘记了怎么站起来了。

  app突然下架,而且需要等待几个月事件才能重新上线,对于依赖于一款app的互联 公司来说,这无异于灾难。

  考虑到这些公司没有腾讯那么强大,所以人家苹果可不会跟你商量,所以,直接给下架了。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店大欺客”,还有“客大欺店”。比如,一些大的卖场会向入驻的店铺收取租金,不论是线下卖场还是线上电商。但如果这家店铺的品牌影响力足够大,足够有知名度,卖场反而会对店铺给出入驻补贴。

  这些小的应用就是交租金的,而腾讯这种大的则是可以谈条件的。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产业链地位的博弈, 会如此。

  小玩家在成长为大玩家之前,作为弱势群体很难获得正常的议价能力。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是没有绝对的平等的。换个角度,在“取消赞赏”事件中作为“吃亏”一方的腾讯,有没有利用它在互联 行业的地位也在做着类似苹果的事情呢?

“口诛笔伐”之外

  商业竞争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但对于用户来说,绝对有好坏之分。那些直接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终究没有办法含糊而过,就好像那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苹果损害用户权益这件事绝不是生活中的个案,面对其他一切不平等待遇、侵犯权益的事情,作为消费者,除了看热闹、看八卦、在 络上声讨,也别忘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消费维权电话:12315)。

  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受到的关注会更多,稍有问题就会被曝光,栽在侥幸心理上的前车之鉴已经不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年前苹果取代了“看似不可能倒下”的诺基亚的位置,科技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谁能断定苹果不会被取代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8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