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概述

正式开文前,先递进式地进行几个问答题进入内容和看一下整个功能结构图。

功能结构图

为什么要用设计模式

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为了开发出来的软件是最好的。

什么是最好的软件

对客户而言是满足需求的功能,操作性是简单的,学习成本是低的,运行速度是好的。

对开发者而言维护是简单的,扩展是容易的,阅读是舒服的。

最好的软件是要满足软件的六大特性:

一、功能性:

1、适合性:软件是否提供了相应的功能

2、准确性:软件提供的功能是否正确(用户需要的)

3、互操作性:产品与产品之间交互数据的能力,例如word对其他文档的支持能力

4、保密安全性:允许经过授权的用户和系统能够正常地访问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禁止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5、功能性的依从性:国际/国家/行业/企业 标准规范一致性

二、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成熟性:软件产品为避免软件内部的错误扩散而导至系统失效的能力(主要是对内错误的隔离),exception等的处理

2、容错性:软件防止外部接口错误扩散而导致系统失效的能力(主要是对外错误的隔离)

3、易恢复性:系统失效后,重新恢复原有的功能和性能的能力。

4、可靠性的依从性

三、易用性:在指定使用条件下,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1、易理解性:软件交互给用户的信息时,要清晰,准确,且要易懂,使用户能够快速理解软件。

2、易学性:软件使用户能学习其应用的能力。

3、易操作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易于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4、吸引性:

5、易用性的依从性:

四、效率性:在规定台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

1、时间特性: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吞吐率,TPS(每秒事务数). 软件处理特定的业务请求所需要的响应时间。

2、资源利用性:CPU 内存 磁盘 IO 络带宽 队列 共享内存. 软件处理特定的业务请求所消耗的系统资源。

3、效率依从性:

五、软件维护性:”四规”, 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规定的工具或方法修复规定功能的能力

1、易分析性:分析定位问题的难易程度

2、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3、稳定性:防止意外修改导致程序失效

4、易 测试性: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性的依从性

六、软件可移植性: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

1、适应性:适应不同平台

2、易安装性:被安装的能力

3、共存性:软件产品在公共环境中与其它软件分享公共资源共存的软件。

4、易替换性: 软件产品在同样的环境下,替代另一个相同用途的软件产品的能力。

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

如何做出最好的软件

要做出好的软件,是有工程方法论和指导设计原则的,软件设计的有六大指导原则。

  •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而是要扩展原有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等,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

  • 单一职责原则
  •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如若不然,就应该把类拆分。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历史替换原则中,子类对父类的方法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因为父类代表了定义好的结构,通过这个规范的接口与外界交互,子类不应该随便破坏它。

  •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写代码时用到具体类时,不与具体类交互,而是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

  •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
  •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得越少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public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最少知道原则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类之间只要有耦合关系,就叫朋友关系。耦合分为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等。我们称出现为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局部变量、临时变量则不是直接的朋友。我们要求陌生的类别不要作为局部变量出现在类中。

  •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 原则是尽量首先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基于以上的软件设计指导原则,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下,软件工具界有一套模式,23个设计模式,指导原则是内功,设计模式则是招式。

  • 创建模式
  • 创建对象,在类实例化的时候使用的模式,包括五种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 结构型模式
  • 在类或对象怎么组合成一起组成较大的结构时候使用的模式,包括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 行为型模式
  • 关注类和对象之间的联系,包括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