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刚起床就戴上眼镜戳手机;半夜不睡觉窝在沙发刷视频;家里隔三岔五有快递,只因迷上了 购…… 瘾现在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人也成了“手机控”,沉迷 瘾无法自拔。专家分析认为,沉迷上 是老人内心孤独的一种表现,太过沉迷手机会成为老人健康的潜在危险源。因此帮助老人摆脱“刷 ”,子女的陪伴和 区的引导不可缺位。
老爸变“宅男” 起早贪黑线上“种树”
在线种菜、养鸡,在线游戏、购物……看着父亲每天不错眼珠地盯着手机,赵女士别提多担心了。
两年前,赵女士为老爸更换了新款智能手机,并教会他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常用软件。“我爸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爱和人交流。退休之后,我担心他老闷在家里,别再憋出病来,就买了新款智能手机给他解闷,想着丰富一下老人的退休生活。”没想到,70多岁的赵大爷挺“好学”,很快就将智能手机如何使用摸得门清,学会了用微信在线聊天还有电子支付。
但没多久,赵女士就发现了问题。原本爱读书、爱看 ,没事还愿意上公园遛遛弯的赵大爷,现在变成了标准的“宅男”,每天从早到晚捧着手机不撒手,书 丢到了一旁,连上公园遛弯都不肯去了。
偷偷将父亲的手机拿过来一看,赵女士挺惊讶。只见手机屏幕上,除了自己当初给父亲安装的几款常用软件外,赵大爷不断自行“开发”手机新功能,不但自己下载了连连看等 红小游戏,安装了读书软件,还在 上在线种树、种花甚至在线养起鸡来。
每隔几分钟,赵大爷就会拿起手机,看看自己的果树,浇水、施肥,为了助力果树成长,还会 购一些指定的“小商品”。从果树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到最终结出果实,赵大爷也几乎“长”在了手机上。
“您别老盯着手机种树了,还不如阳台上种点儿花?”赵女士担心父亲的视力和颈椎。“你不明白,等我这 上的果树结出果子来,人家会给你寄一箱真正的水果来家呢。”赵大爷说。
“那您也别费劲种了,我直接给您买一箱水果不得了。”赵女士的提议遭到赵大爷的反对:“你别管,我就乐意在 上种,有乐趣。”
从早晨起床,赵大爷就戴上眼镜,斜倚在沙发上开始“戳”手机,整整一个上午,连姿势都没怎么变过。中午吃完饭,过去一直有午睡习惯的赵大爷,如今连觉也不睡了,半躺在床上继续“戳”手机。这样不断“戳戳戳”的动作,经常会持续到半夜一两点钟。
赵女士和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盯着手机长达十多个小时,老这样下去不行,身体都要垮了。俩人一合计,每天强行将父亲“轰出家门”,要求赵大爷必须户外活动1小时才能回家。
结果赵女士偷偷观察发现,老爸在楼下还是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刷手机。赵女士哭笑不得,户外活动让老人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而已。
老妈成“熬夜党” 凌晨刷机挣金币
上个周末,周先生参加了一场朋友聚会,到家已是凌晨1点多,老妈早就该睡觉了,可当他推开家门,却发现老妈还在客厅的沙发上举着手机。“一开始,我还以为她在等我回家,后来才发现,因为客厅WiFi信 好,刷机不卡顿。”
周先生发现,60多岁的母亲最近迷上了一款刷机挣钱的APP软件,只要按照页面要求完成任务,就能获得金币,并且有机会兑换成现金。邀请好友加入、每日签到、阅读文章或者视频达到一定时长等等,系统都会奖励数量不等的金币。
为了挣现金,母亲郑大妈的手机就跟长在手上一样。每天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就玩手机,晚上半夜都关灯了,还能摸着黑玩上好几个小时。扫地的时候,左手握手机,右手挥扫把;炒菜的时候,一手握锅铲,手机放灶台,动不动就要刷两下;吃饭的时候,手机紧挨碗边儿,盯着手机不错眼珠,筷子经常夹不准菜。
“别老玩手机,让眼睛歇一歇。”以前,和很多父母一样,每次看到儿子举着手机打游戏,郑大妈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说。可现在,位置调换,周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劝母亲放下手机,休息休息。
“这个软件真是害人,用一点儿小恩小惠就把老人给拴住了。”周先生拿来母亲的手机,仔细研究了一下。看一条信息或者视频,能挣一两百个金币,“她每天在这个软件上耗时高达七八个小时,但怎么劝都拦不住啊。”
购成瘾 没用的东西买了又买
自从学会了 购,60多岁的刘大妈简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拿着手机买买买,连最爱的广场舞都不去跳了。
“这个垃圾袋才3块9,质量不错”,“这个折叠垃圾桶装厨余垃圾特合适,我也给你买了一个”,“你看这个划不划算,50卷卫生纸才卖6块多,给你拿几包吧。”刘大妈跟女儿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战果,囤的几百卷卫生纸就占了大半个阳台,连下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
凌晨3点了,刘大妈还在微信群里发砍价信息,然后买回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上周她拼了一箱橙子回来,里面有好多都是烂的。”老伴儿劝她不要买,她说便宜,把坏的挑出来扔掉就行了。
“您这已经成 瘾了,这个玩儿法太毁身体。”女儿苦口婆心,母亲却不为所动,“我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没有 瘾,你们玩游戏那才叫 瘾呢。”
然而,女儿张女士发现,母亲每天花大量时间帮别人砍价,因为睡眠不好,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差。“本来岁数就大,还痴迷 购,身体垮了咋办?”
有时候,刘大妈也意识到自己买的东西不实用,可根本停不下来。“每天有朋友推荐商品,感觉很不错,又便宜。还有的商家发信息给我,说送的优惠券这个月不用就过期了,或者提醒我又有优惠活动,错过这次机会就没有了。一看到这些信息,我就忍不住下单。”刘大妈说。
【声音】沉迷手机威胁健康 老年 瘾背后是孤独
“太愁人了,小孩的手机可以设置‘青少年模式’,老人的手机能不能也推出个可以定时强制禁用的‘老年人模式’啊。”不少家庭的老爸老妈自打用上了智能手机,都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有的儿女甚至动了想送父母去“戒 瘾”的心思。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授刘志成认为,手机可能成为老人健康的潜在危险源。首先是对视力的危害,长时间、短距离、固定位置,这些看手机的姿势让视力调节功能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视力退化。老年人的生理调节功能正在快速退化,痴迷手机更会加速退化。其次是增加摔跤的风险,摔倒是老年人受伤甚至死亡的最大祸源,走路、上下楼、坐公交看手机,都有可能不慎导致骨折、脑震荡、心血管意外等等。
“老人退休回家了,孩子大了,觉得孤独了,就以手机相伴,但千万不要把手机当成宠物,更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刘志成建议,老人可以玩手机,但是不要玩的时间太长,手机屏幕太小,最好用电脑,屏幕大,看着舒服。老人感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多些活动,少些静止,多些户外,少些宅居,最好是到 区做一些公益活动,用好手机功能,让生活多彩起来。
“我也是一名老年人,平常就经常参加街道举办的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活动,跟同龄人常交流,心情舒畅了很多, 区的正向引导不可缺位。”刘志成还建议,对于老年人而言,家人的关爱和沟通也尤为重要,子女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陪伴,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心灵慰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