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近郊游、亲子游,每天前来西裴小镇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猪猪乐园、彩虹吊桥、农耕园、采摘园,每一处都成了 红打卡地,最多的一天人流量达到了3000人。节日期间自媒体总浏览量突破千万,抖音官方安阳市景点热销榜连续三天排名第二,销售门票1万多张,总流量突破5万人。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 红村”,河南省安阳县白璧镇西裴小镇一无天然山水资源优势,二无土地人力资源优势,如何从无到有,成为河南备受热捧的 红打卡地?
当地村干部认为西裴镇的崛起发展主要是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过去几年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凝聚群众参与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的合力,在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谋求探索创新,有效破解了工作盲目、随意、低效的工作困局,做到全程民主,使群众带着感情参与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归属感。
早前西裴村引进了北京的一家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村庄进行运营规划管理。公司团队根据西裴村距离安阳市区较近、有着6000年仰韶文化遗存和175个果蔬大棚等优势,确定了“与安阳国旅等旅游公司合作,通过建设‘猪猪乐园’‘、“农耕园”等,以农耕研学团队引入客流,实现小手拉大手,并将农耕文化元素融入乡村研学游,从而带动田园餐厅、果蔬采摘、手工坊等多种门类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
猪猪乐园是运营规划建设的一大亮点,在茶店河北岸原有的绿化林中,头顶浓密的小树林遮天蔽日,铺上了蜿蜒的石板小路,园内建设了无动力小火车、秋千广场等玩乐设施以及萌宠乐园,饲养着兔子、鸭子、孔雀、山羊等10多种小动物和家禽,使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亲手喂食。另外,还有猪猪乐园的主角巴西小香猪,可以表演猪猪跳水,几乎每个孩子都成了它们的粉丝。开园以来,猪猪乐园成为了 红新宠,为客流的引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西裴小镇在村庄建设上坚持文化铸魂,建设了仰韶文化街、历史文化街、记忆老街,文创馆、乡村记忆馆、村史馆,打谷场、农耕体验园、二十四节气园、采摘园,手工石磨坊、戏曲工坊、植物栽培坊等,并引导外出人员回村创业,打造1 院、五丁乐等农家小院,通过举办文化节、美食节,蹚出了一条“文旅融合+产旅融合”的新路子。2021年,西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万余元。
在文创馆内,布置独特,古朴与现代相互激荡,装饰别具一格,展台上仿制的古老陶器令人爱不释手,孩子们还可现场亲手进行彩陶制作、烧制。在手工坊内,可以亲手磨出汁水白嫩的豆浆、亲手栽下一棵农作物幼苗;在乡村记忆馆内不仅有安阳的土特产,还可现场体验手工织布、手推石磙的乐趣,院内的仿古地坑式民居用稻草做顶,木头为柱,带领游客穿越历史长河,亲身体验仰韶文化时期先人的生活场景,使古老的农耕文化变得鲜活和生动。
数字化乡村系统让西裴村找到了开启乡村复兴之门的金钥匙,数字化乡村系统对外链接了 会资源和资本,对内链接了所有的小农户。为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针对村民关心的入股收益公平问题,并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开发了数字化乡村运营软件,所有收入通过二维码扫码进入河南西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账户,入股农民通过手机端就可以查看入股项目每天的收入,分红满100元可以提现,数字化乡村系统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入股热情,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全村150户中先后入股的村民达到91人,入股资金57.3万元。
西裴村在实现群众“腰包鼓”的同时,让群众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实现了群众“脑袋富”。乡规民约、家规家训等的良好约束作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农民由内心生发出热爱家乡、心系乡土的热忱,不断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强大正能量。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卫生村”等。
“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旅游的目的是要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白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志刚说,“下一步,要持续做好客流量和服务,工作日做研学,周末做近郊游,节假日搞节庆活动。通过三产带来的客流量带动农产品销售、乡宿等产业的发展,在做扎实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启动辣椒酱工坊、粉条工坊等第二产业,利用数字化乡村公开、透明的优势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全民参与、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西裴村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