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
据统计,我国居民薯类、奶类消费量远远低于推荐食用量。你吃够了吗?跟着一起来看看!
01.
大家吃得越来越好了
总体来说,大家吃得越来越好了,2014年到2020年,薯类、豆类、蔬菜、蛋类和水果的消费量都逐渐上升。
肉类里面,猪肉的消费量在慢慢下降,而相对更健康的禽肉、水产品消费量在上升,看得出大家对健康更重视了。
但还有几样食物和推荐量的差距仍有些大,下面着重说说。
02.
这两样东西吃得太少了!
薯类:远远不够
薯类是指那些能吃的根茎类作物,主常见的红薯、紫薯、土豆、芋头、山药这些都是薯类。
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g,薯类同样是50~150g。也就是薯类在整个主食部分的生重占比大概是1/5~1/4的样子。
看人均年消费量,大家吃主食的总量是合理的,可薯类只占2%,达不到推荐量的10%。
薯类淀粉含量丰富,能提供主食应该提供的热量。用薯类担当一部分主食是有很大好处的:
薯类可以补充精米白面里匮乏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钾、β-胡萝卜素等,大大提升营养价值;
薯类膳食纤维含量高,相同热量之下比米饭饱腹感更强,还能延缓血糖上升。
奶类:远远不够
奶类,只达到了推荐量的12%-15%。
我们鼓励每天喝300g奶,主要是为了获得蛋白质和钙。通常,100ml的牛奶中,有大约3g-4g的蛋白质和110mg的钙。
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比较普遍,每天坚持喝奶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爱喝牛奶你也可以选择酸奶、奶酪。
水果也还有差距
另外水果大家吃得也还是很不够的。水果主要给我们提供维生素C,钾、镁等矿物质,膳食纤维,类胡萝卜素以及酚类等抗氧化物质,对健康的益处不能小看。
一项2019年发表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的重磅研究,发现导致中国高死亡率的饮食结构问题中,钠严重超标排首位,第二位就是水果吃得不够。
03.
该少吃点肉了吗?
如果说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比,大家消费的肉量有点多。
因为《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40-75g的禽畜肉,差不多就是一个手掌心大小。其他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也是建议猪牛羊这些红肉的摄入量要控制。
那是不是该少吃点肉了呢?也要看具体情况。
1)如果有的人没条件或者不方便吃鱼,豆制品、坚果、奶类之类的摄入也不足,蛋白质整体就不够,那还是要吃肉的,得先把蛋白质缺口补上。
2)如果是有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那也还是要通过红肉、动物内脏、动物血去补充的。
3)只是说对于有条件的人,如果希望降低疾病风险,那建议你去调整一下饮食结构,红肉少吃一点,鱼类、豆制品、坚果这些多一点,更有利于健康。
总之,新的一年,大家可以提醒自己记得吃够薯类、奶类和水果,而肉类尤其爱吃大鱼大肉的人红肉要控制量,多吃点鱼,蔬菜、大豆继续坚持吃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