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智慧城市等新兴理念得到实践推广的背景下,智慧 区、智慧物业、智慧交通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拓宽。其中,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其服务场景从住宅逐渐延伸至商业、产业园、城市,所面对的客户群体逐步显现差异化。
不约而同的是,面对各自“难题”,碧桂园服务、万物云选择的解题方案均为“数字化”。
日前,克而瑞科创与物业CIO俱乐部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物业行业数字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TOP50物企的数字化年均投入规模达1900万元,同比增速超过20%。其中,有超过7成的TOP50物企投入规模超过3000万元。
打法
“很多人问我如何看待有些物业公司30%的毛利率,我总说他们有他们的‘妙手’。以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我认为物业公司毛利率能超过10%已经非常好了。”
日前,万科集团合伙人、万物云CEO朱保全以《再写高考作文:物业管理的本手、妙手与俗手》一文,阐述其对物业管理的看法,并最后总结道,“物业如同人生,正确的价值观是本手,技术进步与产业立法是妙手,而漂亮脸蛋背后虚空是俗手。”
因具有稳定的现金流表现,近几年来,物业服务行业被资本市场所挖掘。2020年,房企启动了物业板块的密集分拆上市;2021年,扩张规模成为共识,物业服务行业掀起了一股收并购浪潮,根据《白皮书》,2021年,行业总规模达342亿平方米。
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及并购市场回归理性,今年以来,物业企业特别强调在规模扩张上的谨慎及聚焦性,突出对经营质量及坪效的重视程度。
目标虽一致,但打法却各有不同。
万物云则从“地面”入手,通过作业软件Business Process,以IoT技术来连接空间中的设施、设备、资产。据万物云方面透露,公司将在线下以街道为单位投资打造若干高浓度、高效率的服务 络/服务圈——“蝶城”(Onewo Town),以实现住宅、商企、城市空间内的物业服务联动。
年 显示,2021年,中海物业依托旗下物联 平台,开展智慧园区打造、疫情防控等,初步形成“基础物业+人工智慧“的专利体系。
权衡
从上述趋势来看,物业企业对数字化的投入规模将有增无减。
其中,万物云进行了公开披露。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万物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亿元、2.5亿元和3.7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团队共有460名雇员。
值得注意的是,以“降本增效”为目的的数字化转型,与为这一转型所产生的投入之间,何时才能达到平衡点甚至开始出现成效?
“布局数字化的投入是一项长效、长期主义的工作。以碧桂园服务的科研人才投入为例,我们创建了专门针对物业数字化研发的科研中心,现有研发人员团队中,既有来自BAT、携程、华为等互联 公司,也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 的技术专家。未来可预见的是,数字化成果的应用在整个业务体系的降本增效、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上的回 都是非常可观的。”张磊说。
对此,万物云方面给出的答案是“蝶城”战略。具体而言,“在蝶城中,通过基础建设和流程变革,使得原本固定在一个项目的人员设备可以实现跨项目流转,达到降本增效目的。与此同时,我们将会派驻街道代表,拓展各中心新的项目,进一步提升蝶城的浓度。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拓展To C端的业务。”万物云方面透露。
标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及时、有效的反馈加上成体系的评估考核,工作才能获得具有针对性的促进。
随着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助推,物业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行业指引不断完善。2020年7月,住建部等六部委发布《绿色 区创建行动方案》;2020年12月,住建部等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2021年1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日前,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与广州市标准化协会联合发布的《住宅小区智慧物业服务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院类物业管理区域操作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评价标准》指出,文件主要针对住宅类物业业态,旨在规范和指导该协会会员单位中物业服务企业的智慧化住宅小区建设和应用服务水平的提高,统一住宅小区的智慧化物业项目评价方法,涉及基础智能化系统、通信基础设施、车辆管理系统、设备设施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
万物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满意度是公司的主要考核方面,“因为我们的品牌力很强,这是要保持住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出台促进了行业规范及良性发展,而企业之间的经验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行业活力。特别是当业务形成闭环时,除了在降本增效上“做文章”,对外输出也成为部分“先行者”的选择。
张磊表示,对于一些中小物企而言,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研发投入大、时间周期长,从技术方案、投入产出比来看,业内相对成熟的先进经验对一家物业企业发展数字化将带来有效的帮助。
万物云方面称,“我们的优势是熟悉线下业务,对现场作业流程有丰富经验,数字化运营可持续化。更多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倾向于采购这项服务,如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新制造企业等建设和管理方面,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管理的利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