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病毒前②掌心长老茧,肩上贴膏药,“病毒猎手”这样熬夜出具核酸 告

“咚咚咚。”

身穿“大白”防护服的技术员敲了敲玻璃,打开新冠样本接收专用窗,将一盒盒检测样本放入通道。短暂的等待后,玻璃窗内的“大白”从内侧取出样本,负压房间内的气流随着关闭窗门,发出一声轻响。

这原本该是午餐时间,作为实验室前处理组技术员,宫庆德的脑海里只有样本送达的批次和时段。“这一批是来自隔离酒店、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天山中医医院等多个机构的700余份检测样本。”每天中午至晚间,宫庆德和组员们来回奔波于卸货处和8楼工作区内,确保每一剂样本数量精准、保护周全地被送入实验室。“有时晚上9点能下班,最近样本量大,最晚得等到10点半,最多一批能达到3000余份。

近日,由于国内本土新增病例持续增加,本市核酸检测需求量也猛增。除了市民们熟悉的采样“大白”外,还有一批默默无闻在实验室内快速准确进行检测、出具 告的“病毒猎手”,共同为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筑起高墙。

凌晨5时才下班,近期单日最高处理量达2.7万

去年3月,拥有上海首批核酸检测资质的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被指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定点机构,此后承接了以总部所在地长宁区为主,包括普陀、松江、青浦、浦东等“4小时可送达实验室”半径内的区域新冠检测工作,提供“采样、物流、检测、出 告”全流程和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整洁、安静,是走进兰卫检验后的第一印象。推开一扇扇门,8楼专用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基因扩增(PCR)实验室映入眼帘。依次排开的1、2、3区,分别为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置区与扩增区,从采样点收集来、还带着棉签的试管,就是在这里经过数个小时,最终呈现为健康云、随申办App端或纸质版的 告。

“今年5、6月常规时段,每天大约处理两三千管样本;近期疫情出现反复,几乎都上万,单日最高达2.7万余管样本。”实验室主任王玉林介绍,8月1日至今的累计数据已超过7万管,“增量的出现与医疗机构、机场相关公司等重点人群检测频次的增多有关,还有许多因差旅、会议等有核酸检测需求的市民。有时采样、检测需求紧急,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里,“做完当日全部样本才能下班”是一条铁律,熬夜也就成了每位技术员的“必修课”。“昨天是凌晨5点下班的,今天是凌晨2点。”回到岗位上的实验室主管鞠鹏程看不出一丝倦容,但脱下面屏、口罩后近一小时,他的脸颊上仍有淡淡的压痕。“6楼有休息室,2楼有宿舍,能就近充分休息好,再投入下一场战斗。脸上的印子嘛,时间久了,也算是这份职业盖的军功章。”

7分钟单手开100管样本,掌心已有明显老茧

2区的生物安全柜前,鞠鹏程和技术员程洁婧打开样本保存盒,对待测样本信息进行逐一核查、排序。左手拧盖,右手用移液枪将粉红色的液体抽吸至做好标记的96孔板内,与试剂混匀后,再放入自动化核酸提取仪器中进行离心。大约半小时后,2区和3区间的传递窗将接收到“半成品”,再由该区技术员将样本转移至核酸扩增区,进行约70至90分钟的核酸检测分析,每台扩增仪可检测91份样本。

屏幕上,陆续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线条,“对于每个样本来说,都有3根参考线,我们通过扩增曲线和CT值来判断阴阳性。正常情况下,扩增曲线应该是直线,如果样本呈阳性,则会出现S形,那么我们就会 疾控部门进行复核。”

整个忙而有序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在熟能生巧中已将各步骤量化——比如大约7分钟可以打开100管待测样本。有螺纹的帽盖握在左手掌心内,食指和中指用力一旋,右手即刻配合取液,左手再将盖子拧紧,作为医疗污染废弃物进行专门处理。鞠鹏程摊开左手,掌心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处,都有明显的老茧,“单手开盖磨出来的。”他腼腆地笑道。

有些时候,鞠鹏程会在上班前先为自己点一份外卖,可穿上“大白”后,饿啊、渴啊、倦啊、累啊,都被抛在了脑后。有一天,深夜近11时,终于忙完了的鞠鹏程再打开软件点外卖时才发现,午餐还在自取柜内没有拿出。“那一瞬间就感觉饿了。”他说,“休息区内,经常看见同事们的盒饭从热变冷,大家都卯着一股劲:做完才休息。”

“沪”卫队奔赴祖国各地,95后新兵当仁不让

早在2007年,兰卫检验就在长宁区卫健委的支持下成立“长宁区区域检验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检验服务区域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与重点机构签订紧急预案(如1小时派人上门采样等)、打造“兰盾 ”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等举措,让这支特别的“沪”卫队,不仅守护着上海西大门,更将上海的经验送到全国多个省市。

2020年2月,上海兰卫检验奔赴广东东莞,助力复工复产大批量筛查;8月,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 召,100小时内35名队员携带322箱抗疫物资奔赴新疆,14天完成60万人次样本量,支援喀什疫情防控,留下了仪器设备和带不走的方法学与机制。近期,5台“兰盾 ”先后落地南京、张家界等,继续全力支持各地疫情风险排查工作。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峰介绍,上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始终较大,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希望不断优化检测效率,在特殊时期,做好公立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目前,我们的单日试剂检测能力提升至5万,如后续有需求,还将继续提升至8万,机构内95%的技术人员均考取了核酸检测PCR上岗证书,随时待命。”

去年11月入职的技术员汪旨囡出生于1997年,这位“新兵”,也快速在一次次的疫情防控中获得了成长。“肩膀上贴了膏药,手套待久了全是汗水,皮肤会泡得皱巴巴的。”她想了想,“高考填志愿时,我本来想做一名护士。家中有长辈告诉我,检验医学虽然听着冷门,却也是守护健康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今,她也做到了最初的承诺——用自己的超越体能极限和通宵作战,换来专业守候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视频:沈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