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请在学习通APP完成测验后下课”,这是开展在线教学以来,黄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黄宽娜老师是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积分基础》的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在全校教师积极响应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开展 络教学工作安排》的实际行动中,她和所有老师一样都在努力为能够更好的开展线上教学做足功课。
选择适用的软硬件保障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黄宽娜老师一直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因此在这次的 络教学过程中,家里的硬件、软件设备足以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
为了避免同学们在电脑、手机上安装过多的APP,黄宽娜老师选择采用课前雨课堂或学习通预习+课堂QQ屏幕分享(60分钟,分两段进行)+平台辅助课堂活动(30分钟)的模式,同学们通过屏幕分享学习教师电脑上的推导示范过程就类似于课堂教学时PPT放映模式。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或平板观看直播,用手机完成课堂互动,拍图上传等。黄宽娜老师在刚开始几周的线上教学时,还多准备了一部手机,用来以学生端的方式进入直播平台,可以用来监测自己播出去的画面和声音,随时掌握自己讲课的进度与学生收到信息的延迟。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质量的核心
在线教学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一个在体验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而这就需要教师更加要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核心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点的重构,最直接的就是教师的课件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黄宽娜老师强调说,单纯的录屏或者单纯地使用示范包让学生自学和课后做题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多数是没有效果的,在线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需要在教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得以发挥,教师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教学活动更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比如,该如何使用示范教学包中示范课的视频资源?可以在直播的时候利用屏幕分享集中播放一段示范课教师授课视频,就像大家每天晚上7点看到的中央台《新闻联播》是直播的,但是具体的新闻内容是事先录制的。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环节中利用线上教学工具加入讨论、问卷、测验等互动。利用平台工具,即使老师们不在课堂中直播也可以设计其他的互动方案使课堂有效的进行下去。
“我觉得将教学直播定位为‘注意力的一场战斗’很准确,探索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加互动。在讲述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其中。”因此,黄宽娜老师经常会根据知识点的架构,把一节大课分成时长在10-15分钟的几段微课。而“微课”教学理念,正是近年来教育部提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成果。“微课教学短而精,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困倦,也更有利于他们打起精神认真听讲。” 黄宽娜老师解释说。
此外,她还通过雨课堂推送课前预习任务,雨课堂导出的“不懂”数据,方便在直播时进行了重点讲解和演算。实际上,老师们要用好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应该把传统课堂上的PPT进行重新设计,就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重构,直播时“讲”课件而不是“念”课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效的线上教学模式应该是MOOC(微课)+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继续打造在线精品课程
受疫情影响,为更好的推广和扩大受益面,黄宽娜老师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积分基础》增开了春季期次,率先与学银在线平台签署超星“示范教学包”授权书,共享给各高校广大师生参考和应用。正常的教学任务之余,还要管理MOOC班级中来自吉林、河北、沈阳、深圳、新疆、内蒙古等省内外学子的在线学习。自《微积分基础》开课4期以来,课程在线作业和测验,黄宽娜老师都力求全批全改,这样做能够让更多的学子消除或减少对数学的厌恶感。
从2015年以来,黄宽娜老师一直都在做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她提到,技术只是辅助,身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技术和教学资源融入课堂的目的是什么?是更好的推动 络教学?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前者,那么永无止境,而后者才是老师们关注的问题。
黄宽娜老师认为,线上 课最大的优点就是资源共享,缺点就是如果没有利用好就缺乏了“教育”的本质, 课始终是“课”,是“课”就不是单纯的资源,是“课”就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线上教学,优质教学资源是基础。”黄宽娜老师说,下一阶段,她将竭尽所能,努力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为促进我校线上教学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