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由弱到强,由盛极转衰的启示

日本半导体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从1976年开始,在1986年达到鼎盛时期,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曾达到世界的40%,存储芯片DRAM最高达到80%市场份额。

到2010年半导体产业只占全球15%,内存跌到10%,DRAM现在为零,三星,海利士,美光科技占据大部分份额。日本半导体产业盛极转衰,主要原因与美国打压竞争,三星的崛起,对产品成本的失控,最后沦为美国和三星的半导体配套产业。

日本从落后者,到赶超,吊打美国半导体产业

硅谷标准市场化运作半导体产业,英特尔,AMD,从股东得到投资,然后研发新产品。各个公司独立研发。市场化机制,半导体产业市场当时规模小,新兴产业,硅谷公司体量偏小。

日本为改变半导体水平落后局面,采取举国体制,1974年,政府批准超大规模电路集成计划。通产省出面,联合日立,东芝,NEC日本电气,富士通,三菱重工等五家公司,联合科研攻关,整合半导体资源如人才,设备,利用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克服技术上短板,在此政策下,日本半导体产业研发能力突飞猛进。

在政府主导下,日本攻克半导体技术难关,缩小并超过美国半导体技术,到1982年,日本内存芯片市场占有率达到40%。美国人不断到日本考察,对研发场景感到震撼。日本东芝研发半导体芯片,整幢楼都是研发部,一楼研发16K,二楼主攻64KB,三楼精心研发256KB,生产一代成熟产品,研发三代贮备产品。

让硅谷更绝望的,日本DRAM不仅价钱便宜,而且质量好,久经耐用,寿命长。到1986年日本内存芯片市场占有率达到80%,老牌的英特尔,AMD,摩托罗拉全部被 打趴下。

美国反击

在日本紧逼下,美国半导体产业亏损累累,不断裁人,缩小规模,到1985年英特尔最后退出DRAM业务。日本最风光时,准备买下

仙童半导体,那可是美国半导体新兴产业象征。当时日本汽车,钢铁,家电产品如日中天,全面进攻占领美国市场。日本财团太疯狂,在美国购买各种豪宅,名画,甚至包括洛克菲勒大厦,那可是美国帝国工业精神的象征,太耻辱。

美国人再次感到绝望,精英们发出美国死于日本经济侵略可能性大,还是死于苏联的核战争可能性大,盟国变成比苏联还具威胁性敌国。此背景下,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签下广场协议,促使日元大幅升值。到1987年日元升值一倍,仅仅三年。

美国在半导体产业进行强有力反击,1984年制订半导体法,确保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领先。1986年日本内存芯片被认定倾销,认定日本各级政府对半导体产业补助过多,对日本出口芯片判三亿美元倾销,征收100%惩罚性关税。9月强迫日本开放半导体市场,签署美日半导体协议。这一年成为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的转折点。

美日半导体协议里,美国对日本产品进行价格监督,在成本基础上加10-30%毛利,也就是日本半导体产品销售价格被管制,失去自由定价权。

日本半导体芯片在美国打压下,窘态很快显露出来,首先日元升值,意味日本内存芯片成本大幅上升,远远高于市场价。日本产品竞争力处于劣势。

三星崛起,成为日本最后噩梦

美国在打压日本同时,扶持韩国三星半导体产业。对韩提供技术支持,原本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美国同时保证两家不同产地公司提供产品,以避免一家垄断市场,意外事件断供风险。

日本面对三星的加入,竞争明显处于弱势。

产品成本上,因日元升值太快,韩国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很快日本产品败下阵来,市场占有率节节下滑,1990年下滑到60%,1995年到42%。三星占有率走势,恰好与日本相反,日本失去的份额就是韩国上升的。

到1996年美国解除美日半导体协议,日本此时还是有机会再次赢得市场,打败三星,重夺王位。这次完全韩日对决,产品成本,质量等综合实力,市场自由选择。

没想到这次日本败在工匠精神,对质量过于追求,不加控制成本,价格更贵。如晶圆成品上,韩国不追求成品率,只要达到80%成品率就生产,而日本要求95%成品才投产。导致产品价格劣势,其次在摩尔定理产品升级换代中,日本人创新能力不足,跟不上美国研发速度。日本东芝和佳能内存条,规格大小不统一,非标准化,只重性能不重市场。

最后,在PC个人电脑到来时期,内存芯片得到快速发展,韩国凭借技术研发,在双向型数据通选方案,被美国半导体标准协会定为标准,至此日本失去在市场中的优势,彻底败下阵来。

日本在CPU和操作系统曾大放异彩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如日中天时候,当时布局CPU和操作系统,也做得风生水起,后来还是被美国出尔反尔打压。

当时日本拿到CPU英特尔8086处理器技术授权,日本早已研究透。TRON VLSI CPU是新的架构,它走的是强调性能,不走兼容技术路线。与英特尔正好相反。

日本大公司看到市场前景,相继加入TRON项目,保证8086处理器支持TRON开放的操作系统,基于TRON VLSI CPU架构的编译器,如果成功,日本将在DRAM,操作系统,CPU上独树一帜,半导体制造和生态系统应用,全面领先辗压美国。

但英特尔看到,日本成熟开发和完善CPU市场,软件下游应用。开始收割日本韭菜,决定收回CPU技术授权。日本辛苦做大CPU市场,做成世界标准,成果却成英特尔。

操作系统因为英特尔阴影,担心受到 复,日本公司主动删去在PC上的应用。

至此日本在半导体的内存芯片,CPU架构的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全面大败。靠半导体产业技术积累,目前沦为主流美国,韩国甚至台湾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配套生产厂商。

日本半导体案例说明,仅有市场占有率,靠产品成本,质量优势,无法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只有掌控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半导体应用制造技术重要,但拥有基础架构和专利的似乎更重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