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软件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提到图片 交,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外的Instagram。这个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天价收购的国外最大图片 交软件,从2010年诞生至今依旧火热。反观国内,却迟迟没有一款能与之匹敌的图片 交软件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Instagram封神之路

Instagram瞄准的目标群体是全世界热爱分享,喜欢潮流与酷文化的年轻人。目前,Instagram的MAU(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DAU(日活跃用户)超过5亿。那么9岁的Instagram,是如何做到从单纯提供修图分享成为了如今在线聊天、短视频、直播等强 交产品的。

不得不说,Instagram运气很好,上线的时候赶上了智能手机的红利。众所周知,苹果公司在2007年就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第一代的智能手机,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例如手机运行、手机拍摄等等方面。这时候民众通过手机拍照分享意识还未能形成规模。

直到2010年,iPhone 4的横空出世,重点优化了系统拍摄等等方面,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智能手机浪潮,也让拍照分享变得更加简单。Instagram应运而生。

事实上,Instagram能享受到美国移动互联 红利,还得益于美国存在已久的PC端图片分享 站对美国用户图片分享意识的培养。作为PC时代最早的摄影爱好者分享 区Flick(目前仍然存活,但发展一言难尽),最初只是一个可以互相交换图片的聊天室。但在iPhone逐渐普及之后,没能及时抓住机会,反而让Instagram捡了漏。

早前,Instagram也曾试图绑上 交、图片分享、小游戏等等功能,后来发现市场并不感冒。在此之后,Instagram 13个人的团队,将应用的核心定位于最受欢迎的功能:图片美化和分享。摆脱掉繁复的操作路径,只需要”拍照-添加滤镜-发布”即可获得一张好看的图片,借此迅速引爆了图片 交的潮流。

时至今日,Instagram已经从单纯的应用软件发展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符 。Instagram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时代,培养出了追求时尚、追求潮流、有品位、有良好审美的用户,这些用户也是Instagram的忠实用户,和平台互相成就,将整个Instagram图片 交的调性打造的更”酷”。

国内前仆后继的”Instagram”们

“要做下一个Instagram”,这样的口 并不少见,从各家通稿标题里就可见一斑。那么国内目前”碰瓷”图片 交的手机应用发展如何了呢?

关于”要做下一个Instagram”的 络通稿

说到图片 交,绕不过的是美图秀秀。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时间,美图秀秀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从单一工具属性转型做 交。就目前国内图片美化工具软件的DAU来看,美图秀秀是最成功的,某种意义上,也引领了一代人的审美。

但是美图秀秀引发的美化图片潮流,多少和Instagram美化图片有了偏差。Instagram的第一批用户,大多是摄影爱好者,审美比美图秀秀一众普通用户相对要好一些。美图秀秀的用户,更加侧重于美颜,让人像更美。而Instagram用户添加滤镜是为了让照片更有质感,从色调上看更加有”格调”。

据资料显示,国内用户在图片应用方面,需求第一的是美颜功能,其次才是滤镜、添加文字等。

除此之外,一些主打图片 交的后起之秀,例如in、Lofter、Nice、堆糖等以图片+标签的方式,强化 交属性的产品,这几年也逐渐式微。

In这款应用,曾经被视为最可能成为国内Instagram的产品,以小清新可爱的调性,吸引了众多女性用户。但在16年上市后发展一直不顺,离对标Instagram也越来越远。

Lofter是 易推出的主打高品质的图片 交应用,在图片美化方面稍弱,更像Instagram分享功能的分支。

Nice的”图片+标签”主要是一些品牌方面的标签,好玩但有一定的局限。

堆糖目前主要是手工,用户在这里可以找到兴趣相同的小伙伴,有点类似豆瓣兴趣小组。

这些图片 交应用,或多或少都得到过资本的青睐,获得一定数额的融资,但同质化程度太高,玩哪个都差不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图片+标签”的模式都做成了Instagram,又都不是Instagram。

难以复制的Instagram

国外有谷歌,国内有百度、国外有Twitter,国内有微博……产品对标,为什么在Instagram上就翻车了呢?

Instagram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大量用户,用户之间又彼此交互产生了关系链,最终形成成熟的分享 区。

国内目前的图片 交应用成不了下一个Instagram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例如:

1、微信微博的图片分享功能,已经满足了大多数想要分享图片人的需求。微信是熟人圈子,微博是陌生人圈子。即便微信微博不能满足需求,还有豆瓣、贴吧、QQ空间、小红书等等产品。留给国内的Instagram生存空间并不大。

3、竞争环境恶劣。类似in、Lofter、Nice、堆糖等等这样高同质化应用绝非个例。你有的功能我也有,你的招数我也会,一旦陷入这样的竞争关系中,就又回到了家家都是Instagram,家家又都不是Instagram的局面。

其他例如监管、平台存储技术、 络通讯等方面也是影响国内难以出现下一个Instagram的原因。

不过,难以出现,不代表彻底没希望,那么什么样的软件能有希望成为下一个Instagram呢?

希望在前方

想要成为下一个Instagram的应用,至少要满足是一款面向年轻用户的产品,满足年轻人的表达需求,挖掘出他们用图片这种形式的分享欲望,打造出年轻人喜欢的 区氛围,同时也要兼顾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等等条件。

“图片+标签”的功能任何应用都能模仿,但Instagram 区本身的调性,例如”潮流”、”品位”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模仿的。目前,似乎是在小红书出现之后,国内才有让用户联想到”潮流”、”品位”的图片 交。当然这和小红书的营销定位有关,在此就不展开讲了。

小红书满足的是国内已经成长起来的一批对精致生活、高品质生活有追求的女性购物需求。看起来它的购物分享离电商很近,但除了购物需求分享以外,小红书女性用户还有极大的日常生活分享没有被挖掘出来。这对于小红书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果用小红书来对标Instagram,那小红书的商业化和Instagram的商业化估计还得再写一篇稿子,我们明天见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12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