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中医临床科研模式的探索者
2019年,我有幸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C类项目,围绕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开展了从循证到方证的系列研究。在结题之际,特别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支持以及导师和同行朋友们的帮助。
潜心科研,服务临床
慢性肝病是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疾病,但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阻断和控制,我国的慢性肝病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代谢相关的脂肪肝成为第一大肝病。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相关的其他疾病(肥胖、血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脂肪性肝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又是这些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相比较于进展阶段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以及心血管事件等危险疾病,脂肪肝属于轻症(未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则可以防患于未然。正是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引,使我开始着眼于脂肪肝的防治。
临床循证方面,在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建立了NAFLD疾病证候分类新模式,先后参与完成了胆宁片、当飞利肝宁治疗NAFLD扩大适应症临床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肪肝脾阳虚证等多中心RCT临床研究工作。组织完成了国内第一个中药新药降脂颗粒治疗NAFLD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期临床试验。基于循证证据的NAFLD分阶段个体化诊疗方案被列为上海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ZYSNXD-CC-ZDYJ042),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 会效益。应邀撰写NAFLD临床研究设计规范述评,研究成果作为素材编撰了重点专病专科系列丛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科学出版 ,2016,副主编)。坚持脂肪肝专病门诊,针对“脾阳虚”证是NAFLD慢性化和复杂化的关键病机,开发了APP软件–甘医生,用于对NAFLD过程关键节点的监测以及对患者健康指导。建立NAFLD慢病管理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患者科普版(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发布)和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20发布)的编制工作,助力提升基层中医药诊治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以及区域慢病管理和脂肪肝防治的水平。
方证病理方面,在中医“方证相应理论”指导下,采用“以病统证,以方测证”的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NAFLD代谢发病机理及临床有效复方的方证效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1. 揭示NAFLD的发病机理以及中医药的作用;2.发现中药复方通过对炎症和代谢双重调控改善NASH肝细胞损伤的机制;3. 整合菌群与胆汁酸交互作用,揭示中药复方对脂肪肝的内源性调控机制;4.丰富和发展中医“痰饮”理论。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重视交流,促进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2012年我被单位公派到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进修,在加拿大进修学习期间,在脂代谢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培训对我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比如对科研数据中所谓“阴性”结果的处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认为没有统计差异的“阴性”数据无用。但在我进修期间参与的研究,却是围绕“阴性”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从全新的角度再设计和验证,最终完成了论文的发表。”这些实例也让我认识到科研的思考要举一反三、不能放过任何细节和可能,还有就是不能局限于常规思维模式。我将这些概括为思维方面的碰撞。此外,我在加拿大进修学习期间与渥太华大学建立的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促成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 “中加脾胃病联合研究中心”,为大学国际合作增添了新内涵。由于中加双方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努力,脾胃病研究所/中加联合脾胃病研究中心申 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支持,目前双方就课题的深入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正在积极探索。
教学相长,携手向前
长期以来负责课题组同学实验技术培训、课题实施和带教工作,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主持课题组文献和业务学习,指导研究生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通过业务学习,拓展了课题组的研究视野,提升了研究生阅读和交流能力。系统的培训和扎实的基础使得带教的研究生毕业后先后顺利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项目资助,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带教和协助带教的研究生均有一作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获得荣誉感的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组整体学术能力的提高。
作为青年学者,为了保持长时间对于科学研究的投入,就需要对科学时刻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强大的驱动力,我一直秉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百分之百的投入,而这种投入是不计较得失的”。只有身体力行,不遗余力的追逐探索,才能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
科学普及、责无旁贷
疾病预防和健康普及是脂肪肝防治的重要环节。由于人们早些年对脂肪肝的重视程度不够,患者缺乏对疾病的全面认识,诊疗意识淡漠,我们课题组先后编制“脂肪肝患者饮食与运动指南”科普册,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等出版科普读物《肝病患者必读》、《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致力于脂肪肝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顺应信息化的趋势,我们研发的实时监测脂肪肝的手机APP“甘医生”上线,该软件不仅涵盖了调查问卷实施评估脂肪肝中医证候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还能提供个体化的运动和饮食指导,成为脂肪肝科普和防治的“神器”。
本微信 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