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承载了重要的身份信息,而在技术面前,人脸正成为辨认个体身份的“重要数据”。从上班打卡到消费支付,从安保检查到酒店入住,从应用软件到视频娱乐,人脸识别的技术正应用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脸识别广泛应用,有人感叹科技的进步,也有人质疑“我的脸到底属于谁”?近期,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备受关注。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启用人脸识别入园,该园年卡用户认为其强制收集个人面部特征,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诉至法院。
事实上,人脸识别带来的争议远不止此,从AI换脸淫秽视频到ZAO App的用户协议争议,再到人们对人脸识别进校园、恶搞视频泛滥的迷惑,这些都从不同维度反映着民众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
风波:“换脸”淫秽视频 上依然有售
今年8月,新兴的娱乐换脸软件“ZAO”(陌陌公司的一款产品)一夜之间冲上了微博热搜,ZAO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标语是“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ZAO使用AI技术,将用户上传的照片置入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换脸。
上述协议内容意味着,用户使用该软件,则被视为同意隐私政策,ZAO可以收集、使用、存储、管理和保护用户信息与个人信息。不仅上述条款,ZAO的用户协议中,有关用户上传内容的使用权、授权内容位置、隐私协议、版权等方面均遭到质疑。
争议:人脸识别走进校园,有赞成有质疑
2019年10月15日,南京某大学近期启用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图/视觉中国
“我们学校东门今年新设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我觉得很方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生王强(化名)表示,原来需要刷学生卡才能进入学校东门,现在只用刷脸就进去了,他认为没有什么不妥,不用带卡也更方便。
目前,华为、百度、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公司都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并涉及公共安全、信息安全、政府职能等多个领域。智研咨询《2017-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设备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 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人脸识别将达24亿美元、虹膜识别将达到16亿美元。
上述 告还指出,中国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研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应用规模和渗透率与欧美市场相差还很大,加之目前行业增速稳定,估计国内未来将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20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诉讼: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受关注
说到人脸识别的争议,最受关注的恐怕要数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11月1日,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收到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法院决定立案受理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一案。郭兵于2019年初花费1360元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年卡,该卡有效期一年,入园时要同时验证卡和指纹。2019年10月17日,郭兵收到园区发来的短信称,“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尽管园区表示,这一做法出于让游客快速通行的需求,但郭兵认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年卡系统,强制收集他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同时,现由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原因导致年卡无法正常使用,郭兵希望,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应退还年卡费用。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需要符合正当、合法、必要的原则,需要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人的脸部特征这种生物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范围,也是需要遵守 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