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每提到 App Store 上那些设计优美的精品应用,基本来自国外开发商之手,国外开发者唱主角,国外评判者做裁定,遵循的是英文设计和排版原则,也让使用者们日渐接受以字母设计和英文字体排版为标准的 App 交互美感。苹果每年在 WWDC 评出来的设计奖(Apple Design Awards),从来没有过一个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中文应用入选。
其实何止是 App,从进入互联 计算机时代开始,因为计算机逻辑语言用英文字母编写,差异巨大的汉字被认为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国内外就曾经一度兴起过“汉字落后”的论调。当字体从印刷到数字化媒体中,平面范畴的排版、web 版面、UI 等等又产生很多汉字暂时无解的问题,总之由于种种原因,英文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设计上,都成为了桌面软件直到移动端 App 的主流,英文审美也成为了默认的标准。
曾经的起落 如今的曙光
首先我们得承认西文(字母文字)在现行平面构成理论里的地位和关系,而且这种理论随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是世界范围公认,让如此古老的象形文字和这个系统相融合难度是可想而知,除了理论上的空缺,也极少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字体从印刷到数字化 App 媒体中,平面范畴的排版、ui 等理念越来越新,汉字还未能像西方的字母文字那样形成某些标准。
相对说,西文字体的标准化、工业化,显得都太轻松了,西文字体=文字+线(几何性),字体单元上的数量更是占尽优势。汉字作为我们最熟悉的符 反而渐渐成为了App设计者的软肋,大多人觉得英文字体相较于中文字体要好设计的多,进而在创作中时常会回避汉字。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把菜单改成了中文吗,不就是在使用起来更贴合国内用户的习惯吗,还能扯到应用设计的层面上去。其实我们每天要用到的中文,对排版和环境的要求更高。相比于在设计之初就将“字母之间的和谐性”纳入考量的英文字体,当数量庞杂的中文成群出现的时候,要想实现整齐优美,会显得更加困难。所以,想设计出好看的中文字体与版式,无疑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
汉字的使用具有3个层面,即记录交流层面、审美层面、创造层面。但凡让我们看上去获得视觉美感的中文应用,至少都能表现到第二个层次。汉字的高窄扁肥、笔划的曲直密疏,谱出不同的韵律,于是超越单纯语义地与人沟通。在浩涉的文明岁月中她幻化过千姿百态,然而在电子屏幕时代,她的纷繁俏丽尚未完整登场。
《小记》采用的方正龙爪体,以宋孝宗年间发行的中国儒教经典《周礼》为字样,字体水平方向的收笔、曲折都像龙爪一样,在字型与笔画的美感之余,更有一种鲜明的个性,正适合《小记》信手而记随性而作的轻型日记风格。
《西窗烛》,文悦古体仿宋字体,源自中华民国初年的一款活字字体:聚珍仿宋。是现代仿宋字体的开山之作,这套字体可以方便地作出如同古典书籍版的排版效果,凸显文字的篇幅感。
《字里行间》的其中一套写作模板“惬读”,方正颜宋,以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为参照古本的书法复刻字体,充满静雅朴素的书卷气息,与“惬”一字正好贴合。
当你习以为常的使用这些中文App,或许正好忽略的是App设计者怀抱的那份“继承汉字风骨”之心。
曾有中文开发者这样说过:“ 络时代的阅读太不讲究了,人们把字仅仅看做是信息。印刷时代不是这样,排版本身就是一种美。段落、留白、字体、间距,所有这些都体现一种韵律美。”
汉字排版传统曾经独步世界,方块汉字似乎蕴含一个奇妙的可能性,尺寸相等的假想矩形字框,看起来令字符的空间关系变得简单易控。基于隶、楷书体的碑刻遗物,展现了规整的经纬。这一纯粹的 格秩序,延续至近代。由于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汉字排版一度被英文字母排版的标准化、工业化、便利化所冲击,但随着近年来汉字排版标准的成型,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排版重现风采。
传统汉字竖排格式 一个标点就能带来多种排版变化
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理解或者不熟知这个也没关系,关键是需要有人带你去领略这种美,并且提醒你去发现这份美。
即使是平淡的日记,在这样清泉流水的排版设计中,也显得书卷气十足。
《字里行间》清泉流水模板
总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