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结局,你还会去经历你一生的故事吗?

前不久看一篇文章,讲的也是电影《降临》,思路清奇,脑洞凛冽。文章解释“七肢桶”为何毅然决然选择降临地球,帮助人类,而不是借助强劲的黑科技怼翻地球,是因为其隐藏了一个巨大的奥秘——他们本身就是地球人,地球人未来的形态!

那肯定要解释一下进化的由来,是吧……

如果跟你说是雾霾,你信吗?

原文是这样解释的:“是的,七肢桶总是在玻璃背后若隐若现,因为其生活在雾霾世界里,已经适应了在雾霾中生活,无法离开雾霾环境,所以和当代的人类交流,都要隔着一面玻璃墙。目测这个雾霾的pm2.5大概是5000-10000左右,一般人进去根本受不了。女主最后进到雾霾里,没戴口罩啥的,就拼命地咳嗽,电影里给了好几个特写。这和外国人到中国来吸雾霾就受不了,也是很接近的。

而七肢桶……不,中国人呢,在雾霾中发生了飞快的进化,适应了雾霾环境。你看他们厚厚的皮肤,就是抵御雾霾侵害的产物,鼻子小得看不见,也是为了隔离pm2.5的侵害。他们深沉的低音,会飞的黑色文字,都是为了穿透雾霾进行交流而设计的。而多了几只手几只脚几根手指什么的,都是雾霾侵入人体后,产生的变异,几千年后变成这样,不足为奇。”

嗯……既然咱们乐也乐了,就开始讲讲《降临》这电影,还有特德·姜的那本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吧。

撰文:何青鹏

《降临》中的尚将军

2015年5月,一部小说集的出版(《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和一部小说集的再版(《你一生的故事》)将特德?蒋变成了特德?姜(姜峯楠)(Ted Chiang),亦将这位美籍华裔科幻作家正式带进了中国读者的视野。特德?姜出生于纽约,从布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来到微软工作,自1989年起担任微软的技术文档工程师,现居西雅图。他迄今为止仅发表过15部中短篇小说,获得过四次雨果奖,四次星云奖,以及四次轨迹奖。他自称“偶然型作家”,做不到高产,不打算写长篇,更习惯依靠自己的节奏写作。2017年1月春节前夕,《降临》降临中国,再一次掀起了阅读特德?姜的热潮。

《降临》海

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是本片的导演,曾执导过《焦土之城》、《边境风云》、《宿敌》等几部口碑不错的电影,是个颇有个人风格的叙事高手,各种电影叙事手法自然是信手拈来。因此,与小说相同,在电影中,现在过去与未来的叙述也在不断地来回交替。采用的手法,诸如蒙太奇,闪回,第二人称叙述,也与小说大抵相同。可相比电影,原著小说就要硬核得多了。且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是如何描述七肢桶的文字的:“……七文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意义,和其他字词结合以后可以传达的意义近于无穷无尽……再说七文组成的句子,它们简直复杂透顶。写一大堆句子,中间连个标点符 都没有,全无中断。句子的语法结构完全取决于句中各个七文的组合方式。由于七肢桶的两套语言互不相干,其书写语言于是根本没有表现语句升降调的必要。我们无法从它们的一个句子中分析出简洁的主谓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句子。七肢桶爱往一个句子里塞多少七文就可以塞多少,黏成一大团,这就是一句。至少在我们看来是这样。一句文字、一段文字、一页文字,其间的区别只在于这个大团有多大面积。”

而在电影中,七文被大大简化到了常识可以理解的范畴。它们的确是由图形组成的,然而却并非小说中所写的“黏成一大团”。图形的排列是时序性的,当七肢桶在屏幕上画圈圈的时候,圈圈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而非一个出现并覆盖在另一个上。除此之外,电影亦在七肢桶的口头语言上做了删减:原著中的七肢桶是会发音说话的,而在电影中,这一部分几乎被完全省略掉了。其他的简化也有不少,在此就不再赘述。原因非常简单,拍电影和写小说不一样。电影要卖座,要有场面,不省略这些部分,干讲一个多小时的原理,就是原著粉看了,估计也会睡着。

电影中七肢桶文字的呈现

挖了的坑就要找东西填上。特德?姜的小说不多,读完不难。作为导演,这点功夫还是要下的。在他的其他小说里,有一部非常特别,名为《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在这部神奇的小说中,特德?姜为我们讲了四个“一千零一夜”式的故事。故事大抵发生在《一千零一夜》的那个时代,有哈里发,有商人,有沙漠,还有骆驼。可所有的故事情节却架构于时空穿越和宿命论这两个哲学,或者说科幻的范畴之上。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均与“年门”有关,讲述了人们穿越“年门”去到未来,与未来的自己对话的故事。显而易见的是,这部小说与《你一生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即预知未来。而这个契合点,则是《降临》这部电影改编成功的关键。

《降临》抛弃了上述那些发人深思同时也引人入睡的语言学理论,却引入了《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中的宿命论,借此为整部电影的故事线画出了一个完满的圆——通过学习语言而得以预知未来,通过预知未来而得以改变现状,通过改变现状而最终得以到达那个已经被预知的未来。路易斯?班克斯虽然没有穿过“年门”,然而却通过七肢桶的思维模式,知晓了未来并得以与未来的自己进行某种内在的“对话”,从而最终改变了现在。

《你一生的故事》

[美] 特德·姜(Ted Chiang) 著

李克勤 / 王荣生 / 姚向辉 译

译林出版 ,2016年10月

为了增加情节戏剧性,亦或是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好莱坞的影响,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原著小说没有的国际对抗情节。诚如戴锦华所言,在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之中,必须有一个站得住脚,经得起打的反派。《降临》作为一部院线科幻片,当然也逃脱不了窠臼。在影片中,中国代替冷战时期的苏联,联合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成了全球化时代与美国作对的新反派。藉由这一对抗,影片得以在原著故事之外,制造另一重颇为宏大的“拯救世界”式的叙事。因此,女主角路易斯?班克斯博士也获得了除语言学家与丧失女儿的母亲之外的第三重身份:拯救世界的英雄。像所有好莱坞主旋律的片子一样,身为英雄的她,依然坚守基本的美式家庭价值。即使前路崎岖,依然一往无前。

无论如何,《降临》都是一次成功且有益的尝试。这意味着科幻电影正跟随着科幻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向度——我愿意称其为“黑镜科幻”。顾名思义,同《黑镜》系列剧集一样,与经典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和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鸿篇巨制不同,特德?姜的科幻作品里鲜有壮阔的星海遨游与人类的宇宙殖民。比起这些“宏大叙事”,他更善于借助科学幻想来探讨人类自身的局限。《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从未来科技“审美干扰镜”入手,探讨的却是人类自身的审美问题。《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则借助科技的外壳来探讨人类与宠物之间的羁绊。他的作品普遍短小,内向,然而却更显得真实,可触。如今《降临》已经在大荧幕降临,在《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之外,对于科幻电影,我们或许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和选择。

特德·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月1日
下一篇 2017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