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女生!”“太便宜了!”“抢它!抢它!抢它!”10月21日,离天猫“双11”预售首日还有几小时,“口红一哥”李佳琦标志性的感叹和充满说服力的推荐,将 络直播间3000万观众提前带入“双11”购物狂欢的气氛中。当晚,李佳琦登顶淘宝直播巅峰主播榜,5分钟超万支口红的销量引人惊叹。更有品牌在直播中6分钟销售额破亿元。
类似的 红带货传奇,每天都在电商直播平台上演。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各大 络 交平台上,相关的 红产品推荐琳琅满目,拥有大量粉丝的 红通过图文并茂的“种草”笔记、声情并茂的“种草”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向粉丝推荐各色 红产品。“亲测好用”“必买清单”“ 红爆款”等字眼,挑动着 交平台用户的消费愿望。
今年8月,小红书App(手机软件)在各大应用商城下架,官方表示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互联 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拥有超2亿用户、提倡年轻生活方式分享的小红书,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带货种草”类 交平台之一,小红书的发展情况也是整个 红带货市场的缩影。在带货 红聚集巨大流量、带动巨额销量的同时,参差不齐的 红产品也逐渐暴露出“销量奇迹”背后的行业乱象。
红带货
职业 红的粉丝变现
现在火遍全 的顶级 红有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
近20年间, 红的发展经历了从1.0时代到4.0时代的快速迭代。如今, 红正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红的经营管理方式也从个人创作向团队化、企业化经营过渡。在 络 交平台上发布内容、积累粉丝、创造个人品牌影响力,再通过商业渠道实现粉丝流量的变现,已成为众多一线 红的致富之道。
据克劳锐发布的《2019 红电商生态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 民规模达8.29亿人, 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人,平均每100个 民有73人选择 络购物。2015年以来,实物商品 络零售额占中国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8.04%猛增到2018年的18.4%。巨量的 购用户、庞大的 购需求、快速增长的 购市场,为职业 红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待垦之地。
渴望流量变现的职业 红,具备消费能力的忠实粉丝,“金风玉露一相逢”, 红带货应运而生。
在《2019 红电商生态发展白皮书》中, 红带货被定义为“ 红电商”,即具备 络影响力的内容生产者( 络红人)通过内容或电商平台,为用户推荐、售卖产品。 红电商的主体包括自媒体、直播主播、明星、名人、 店掌柜、专业人士和草根红人等。
随着电商平台与 络 交平台合作的不断加深, 红带货逐渐走向“ 交电商”的范畴。 红在 交平台上带货,在电商直播中与粉丝互动,是目前 红带货的常见方式。
据淘榜单联合淘宝直播发布的《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 告》显示,2018年加入淘宝直播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180%,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千亿元,同比增速近400%。每月带货规模超过100万的直播间超过400个。
“ 红带货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供需对接方式:消费者和商家之间通过 红进行对接,这些 红通过自身特征和优质内容,吸引粉丝进行商业行为。”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王昕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红经济的实质是依托 交平台推广,通过聚集大量关注度,形成忠实粉丝群,并围绕 红衍生出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的经济模式。
据相关数据显示,83%的年轻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身边及各平台的“ 红”“达人”的“种草分享”。在 交媒体上,明星带货也是常态,粉丝们更乐意“种草”购买明星所代言或推荐的产品。
“ 红带货本质还是一种营销方式,通过 交化、娱乐化的方式将聚集的粉丝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消费者。”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怀学接受采访时分析,在这种“消费转化”模式中,带货 红作为假定的消费者直接使用、讲解、展示商品,与传统电商单向静态传播商品信息相比,这种方式能与消费者产生互动,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红带货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行业乱象频发,亟须规范治理。”
灰色秘密
套路重重,乱象迭生
身价暴涨的猫爪杯,火遍今夏的双黄蛋雪糕,漂洋过海的异国酵素……在 红种草 交平台上,无论是廉价易得的日常零食、生活好物,还是昂贵专业的化妆品、保健品,或是各色国际奢侈品牌,都能找到丰富详尽的“种草”笔记。
在国企就职的薇薇最近正为减肥发愁。在某 红种草平台上,薇薇“种草”了一款热门日本酵素。 红博主推荐这款酵素能够很好地分解脂肪和糖分,在不影响饮食的情况下帮助减肥。买回来尝试两次后,薇薇发现这款酵素并不像博主们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先不说减肥的功效,每次吃完酵素,我就开始胸闷恶心。问了一些身边的朋友,也是这种情况。”薇薇说,“这些产品打着有利健康的旗 ,很多 红博主都亲身体验,推荐得好像特别有说服力,几百条评论基本是点赞叫好,让人很容易信以为真。但是产品上的说明都是日文,也没有详细的中文翻译,我们买回来以后,具体服用方法还要依靠博主的推荐笔记,其实是有一定安全风险的。”
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产品宣传图实不符,平台上的点赞转发等数据作假……在 红带货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用户发现 红产品走红背后的灰色“秘密”。
在香港读研究生的小赵一直是 红种草平台和短视频 交平台的忠实用户。前阵子,她在看完一位美妆博主的直播之后,买下了一款 红颈霜。“这款颈霜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有个推拉的滚轮,看直播感觉效果特别好。买回来之后发现,其实这款颈霜的成分和普通润肤霜差不多,效果也很一般,实际利用率也不高。”小赵坦言,观看“种草”直播往往催生冲动消费,直播能非常直观和具体地展现产品,但是也常常出现直播和实物不符的情况。
王昕天认为,出现这些行业乱象,一方面是行业评价机制问题。 红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主流 红平台上评价机制弊端日益显现。例如,在一些平台上,依托点赞数、销售量等指标对 红进行排序,导致一些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曝光度而进行“刷数据”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监管机制问题,如果说“刷数据”还可以被视为一种 络营销行为,那么虚假广告则涉嫌商业欺诈,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介入,目前这方面还亟需加强。
心里有秤
依法治理,加强辨识
“解决 红带货存在的各类问题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廖怀学认为,目前,中国《广告法》《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对 红带货涉及的虚假宣传、数据造假、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问题都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定。在 红带货行为中涉及的不同主体都应参与到依法治理环节中来。
“大家的心里都有杆秤。我会比较信任粉丝比较多、评测比较中肯、优缺点都会说、从可靠品牌里挑选产品的评测博主。”常在短视频平台上浏览护肤品测评视频的小宁,在鉴别 红“种草”方面有自己的心得,“看完视频,先刷一刷视频下的评论,再到专门的软件上查一查产品的成分,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再去电商平台搜索购买。”加强对 红带货产品的鉴别能力,提升电商和 交平台用户 络素养,不失为 民应对 红带货问题的防身术。
今年6月至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开展2019 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剑行动),严厉打击 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安全食品及假药劣药。9月至明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将在全国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对 红食品安全违法行动进行重拳出击。国家法律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正与 红带货中的不法行为“赛跑”。
红产品的真假优劣,正在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 红带货的套路,也在被用户和监管平台逐渐摸清; 红的品牌形象,在经历流量变现的冲洗后越来越露出真实面目。随着消费者辨别能力的提升、平台监管的收紧、执法力度的加强, 红带货终将回归初心:让更多优质商品,遇见真正需要的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