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 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据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 课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有捣乱者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
在 上,入侵 课捣乱的行为被称之为“ 课爆破”或“ 课入侵”。那么,“ 课爆破”是什么现象?有没有破解之道?是不是涉嫌违法犯罪呢?
一、教师:若没有河南老师的悲剧,有多少人关注“ 课爆破”?
据我向经常上 课的老师了解,他说自己在两年前就遭遇过“ 课入侵”,是不想上课的学生把会议 泄露出去,招来了不怀好意的人。事后他们收到的领导处理结果也只是“以后注意”。
疫情到今年已经三年多了,老师们已经在 课中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是其实至今学校都还没有一个安全的、统一的、甚至是稳定的在线教学平台。比如腾讯会议、钉钉、classin、希沃等等都有,老师们基本上也都是赤手空拳地从零做起,从头做起。
可见,至于每个学校你用什么软件上 课,如何管理学生,上课效果如何,以及后续的检查、验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自然也会给“ 课入侵”创造前提条件。
二、破解:作为码农角度,其实这个会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的
可是,从码农角度来说,他们认为,上 课,每个班的学生是固定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不是应该设置好班级,这样不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就无法进入?
可见,其实主要还是老师们对IT技术的认识和学习不够,如果随便找个视频会议软件来上 课而且没有经过培训,老师连设置进入同意、发言批准都不会?还是所谓的专业 课软件连个学生、虚拟教室管理功能都没有?
所以,学校也好,教育系统也好,上系统上软件是个好事,但老师们的IT基础、培训工作也要跟上啊。
三、最后,不抖机灵, 课爆破是真可以定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之所以长期被诟病,那是因为它总是被用到了不该用到的地方,以至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敲盆被拘,草包书记事件,你觉得它有多离谱,它就能有多离谱。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柏拉图
常呼吁正确适用寻衅滋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废除。缘由在于,纵观下来它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刑法上的寻衅滋事罪有4种类型:
1、随意殴打他人型;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型;
3、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型;
4、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型。
寻衅滋事罪保护的法益是 会公共秩序,前提是只有当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上述行为时,才有可能构成本罪。
心疼那位去世的老师。如果死亡结果与爆破行为有因果关系,那么寻衅滋事罪是必然的。
最后的话:我倒觉得,实名制上 , 络暴力和敲诈一样入刑,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们要知道,多数时候,很多老师是上一个时代的人,他们能用清楚直播软件和手机已经不错了,多一点最多也就是做个PPT,大多数人生活空间在线下,是无法应对 络暴力的。那么,这种爆破的行为就不应该纵容,发现一起应该严惩一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