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苹果?
就是因为苹果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实在是安卓手机所无法比拟的。
就连人民日 也吐槽:“买一部干净的安卓手机真难。”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来探讨哪家手机做得更好的,而是深刻地揭露,APP的开发者们到底是如何费尽心思窃取用户隐私以实现自己的盈利的。
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曾经出台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文件,对安卓机预装软件进行干预和制止,因为这些预装软件常常会莫名其妙读取用户信息,接着精准推送广告。
这是工信部就安卓手机对用户隐私侵犯所打响的第一战。
而随着互联 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进入到了大数据的数据库中,而人们也成了大数据精准捕获的每一个个体。
大数据用得好,能够用来抓嫖,用得不好,就是用户们日夜不停地投诉。
就比如去年仍然在曝光的“大数据杀熟”事件,同样一个地点,新老用户打车所花费的价格就是不一样。
同样一个人,用两台不同型 (不同价位)的手机,用贵的手机明显花费比用便宜手机的更高。
还有最经典的,几乎每个用过智能手机的用户都体验过的一招:“我刚刚说了什么,结果打开电商平台就直接推送这些东西。”
尽管电商平台一再“辟谣”:这是大数据推算的,可是谁信呢?
为什么以前没有推,偏偏在说过以后就推送了?
还有电商平台经常动不动就在后台自启动,这类现象还少吗?
光是2020年上半年,互联 信息服务投诉平台就收到了超过7000件涉及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投诉。
收到最多的赫然就是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权限。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被禁止了,那么APP开发者们还是有大量的奇招能够恶心用户。
比如不给权限就无法使用APP等行为。
说白了,还是强制性地要获取你的信息,你的通讯录,不交出来你就别想使用我家的APP和服务,这变相地等于强制你接受它们的霸王条款。
随着2019底年国家 络安全通 中心发布《公安机关开展APP违法采集个人信息集中整治》疑问,从2019年11月以来查处的APP就多达100多个。
而在今年2月5日,工信部也通 了26家存在违规调用麦克风、通讯录、相册等权限APP企业名单。
用户隐私之殇,何时能解?
工信部也一直在规范类似的行为,只是每个月都能够有很多查处的,这种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