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时不时能见到这么一句话:于细微处见真章。
近段时间,如果上各级纪委监委 站,会发现近期刊登了一些小故事,主要内容是在巡察中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后,发现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正好和上面那七个字相互印证。
已阅君今天要来聊聊这些故事,再看看从中能见到什么“真章”,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村书记“大方”,吃了个党内严重警告
对人客气、大方,是好事。
但有这么一个干部,一个“大方”的举动后,吃了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事登在浙江省纪委省监委 站上。
▍相关页面截图
主人公名叫费新荣,事发时的身份是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菱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9年6月4日,南浔区委第二巡察组到菱湖镇菱东村开展巡察。
开头很寻常:巡察组副组长介绍完主要任务后,便要求村里提供清单所列资料。
通常情况下,巡察人员上门,多少总有一种气氛严肃的感觉。
万没想到,令人感到意外的事发生了,费新荣态度很随意,他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们先休息,喝个茶聊聊天。”
接下来,他就做了一个上面提到的那个“大方”举动:走到办公室壁厨前,从里面拿出一条软中华香烟,准备给每个巡察人员发一包。
费新荣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巡察人员显然没这么想.他们不仅当场拒绝了他的“热情赠烟”,还决定循着这条线索,深入查一查。
他们先在村里走访调查,然后又去了镇政府、驻地企业,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代表。
越走访调查,对费新荣也就越了解。
此人平日热衷交际,对朋友“热情大方”,应酬多,平时与村辖区企业交往频繁。
习惯成自然。难怪巡察组入驻当天,他会有那种举动。
不过,就算一个人再想出手大方,没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也是做不到的。
费新荣虽说任村书记多年,家庭经济收入在当时却相当一般。
他钱从哪里来?
巡察组提请有关部门,对和费新荣相关的银行账户进行了调查。原因找到了:通过查看账户流水,巡察人员发现费新荣与村辖区一家企业往来较多。
2017年时,这家企业向费新荣提供的个人账户转账人民币8万元。
巡察人员再掉头,找到了费新荣,问他这笔钱到底怎么回事。
费新荣的马虎眼,再也打不下去了,便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情况。
原来,由于他热衷交际,这几年村里的招待费便越积越多。
“窟窿”越来越大,他就打起了在村里办的这家企业的主意,三番五次找到企业老板,讨要赞助费。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企业就办在村里,还是不得罪村书记为妙,企业老板只能答应。
那8万元就是这么来的。
2020年6月,费新荣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取属地企业费用支付村级招待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如果不是认真注意,谁能想到,村书记准备给每个巡察人员分包香烟这么一个细节中,层层揭开后,竟隐藏这么多事呢?
这笔费用,为什么没去 销?
为公家省钱,这是不是好事?
不见得是好事。
下面就要讲这么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它刊登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站上。
事情发生在去年12月。
玉环市委第二巡察组进驻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常规巡察。这种常规巡察通常会查阅近年来的财务凭证。
在一本账册里,巡察人员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有一笔外出考察费用 销,上面只有住宿费和差旅费补贴支出。
没有 销交通费!
不过,从出差审批单到接待函,从出差费 销单到考察学习 告,从表面上,整个考察都是符合规定要求的。
▍相关 页截图
到底是忘了 销,还是另有隐情呢?
参加这次外出考察的人员,共有5名:中心主任刘跃德、2名副主任,还有2名工作人员。和他们同行的还有3家单位负责人。
这3家单位分别为负责软件开发的公司、负责硬件维护的科技公司,以及负责资金业务的银行部门。
去了这些地方:省内3个,宁波、绍兴、杭州;省外一个,江苏南通。
考察时间4天。
按照常理来判断,这种情况下,肯定会产生交通费。
巡察组先问了刘跃德等人,不管是身为中心主任的他,还是同行的另外两位副主任,都一口咬定示学习考察是有关规定执行的,没有违规行为。
这次学习考察地点在外地,资料难调取。
巡察组准备再找和他们同去的那几家单位负责人。
想不到,第二天一大早,刘跃德就主动到了巡察组办公室,讲了实情:那4天的外出考察中,他们乘坐的是其中一家管理服务单位安排的商务车,一行人的中餐、晚餐都是由3家管理服务单位轮流买单,还多次喝酒。
刘跃德说:他当时是觉得难得出去考察一次,大家放松一点没有关系。巡察组问完话后,他想了整整一个晚上,觉得还是要跟组织说实话。
带管理服务对象出去学习考察没什么问题,可让他们吃饭买单,吃饭时还饮酒,是明显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
2020年4月,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刘跃德和其中一名副主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另一名副主任受到政务警告处分,一起外出考察的2名工作人员受到诫勉谈话处理,餐费折算后,由个人退回给那3家单位。
五六十岁的人,参加了夏令营
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参加者应该是谁?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青少年。
但如果不少参加者是五六十岁呢?恐怕大家马上就知道其中有猫腻了。
这是一个也刊登在浙江省纪委省监委 站上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武义县。
这个县里有个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属于县科协管理的 会群众团体,每年接受县科协5万元补助经费。
2019年7月,武义县委第一巡察组进驻县科协党组进行巡察,因为武义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是科协的下属单位,于是便对它开展了延伸巡察。
在检查该协会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经费使用情况时,看到了一些身份证 码:“33072319680311****”、“33072319640813****”、“33072319541004****”……
出生在1968年、1964年、1954年……
这个出生在1954年的,年龄都60多岁了!
▍相关页面截图
夏令营,参加者应该是以中小学生为主,60多岁的人,怎么会参加夏令营活动呢?
县委第一巡察组把问题线索移交给了对协会有监督权限的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
组织夏令营的,是家旅行 。
纪检人员找到了旅行 ,调阅了票据,结果发现这个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共搞过3次,每次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参加者中,学生很少。
像2017年夏令营活动登记31人,里面只有3个学生;2018年的活动登记有25人,只有2人是学生。
那这些五六十岁的人,是些什么人?
再一查,他们的身份就水落石出了:协会理事会成员和科技辅导员,要么是学校领导,要么就是教师。
原定行程是科技馆、森林公园等科技文化设施、场所,既然大部分参加夏令营的人不是学生,他们当然不会对这种地方感兴趣。
所以行程也改了,变成了去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2015、2017、2018年,三次夏令营都是如此!
这就不是什么夏令营,成了变相的公款旅游。
前段时间,协会理事长徐某、秘书长王某某、副秘书长王某某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涉案违纪款也悉数退回。
聊完这三个故事后,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这么一点:“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仍存在顶风违纪、隐形变异问题,但俗话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如果心存侥幸、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就算隐藏得再好,也总有被发现的一天。
这,就是这些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信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