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悲哀是什么?

小编闲来无事逛知乎,看到一篇名为“程序员的悲哀是什么”的文章,看了回答之后,同作为程序员的小编感受颇深,有几个高赞答案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没有掌握 会资源的工种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

为什么码农会在35岁失业,而类似于律师、医生、老师却越老越香,35岁才算是事业高峰的起点。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码农压根不掌握 会资源。

就像@ze ran所说的,码农是基本没有 交的,基本都圈在自己圈子里面。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资源可以和他人交换。医生掌握着医疗资源,教师掌握教育资源,码农有什么?

你有一个医生朋友,你可以问他健康养生问题(生老病死的问题价值几十万);你有一个律师朋友,你可以问他法律问题(法律问题,少则几千,大则难以计数),你有一个教师朋友,可以问他教育问题(中国人都为学区房所疯狂);你有一个码农朋友,你只能问下几千块的手机值不值得买。码农在 会关系 里面,是完全不值钱的。而且医生、教师、律师们可以积累他们的这些资源,码农能积累个啥?你代码写得又快又好,除了对你的雇主有好处之外,对你的朋友有什么用?

我本人作为码农的其中一员,除了薪金之外,给我的家庭能带来什么?除了买电脑等电子产品不被骗之外,啥都没有。我本人的父亲是一个九线小县城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一名教师。要论收入,刚毕业没几年的我都完爆我父亲。然而,我家在17年左右发生了一场变故,真正的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 会资源。我加上我的兄长,都不够我父亲 会资源的十分之一,更比不上我一位身为公务员的亲友的百分之一。教师、公务员的 会地位高,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那次我第一次才意识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教师,会有着这么多人脉。

回到题目,与其说是码农的悲哀,还不如说是不掌握 会资源的工种的悲哀。


家人朋友不理解

父母不理解

你天天坐办公室,有什么苦的?什么狗屁996?你爹妈年轻的时候哪里有五天工作制,全是上六天班的,以前在工厂上班,天天都站着,空调都没有,还能比你舒服不成?有的班上就不错了,别天天跟个祥林嫂似的。

女友不理解

你每天加班,加班,加班,每天都到半夜才回来,想你难得周末有空能一起出去逛个街,陪我买买东西,结果你和我说你周六还要上班,那好吧,我他马的等你到周日,我们刚准备出门,你说公司打电话给你,有个紧急的BUG要处理一下。我X,你眼里有我吗?算了,你和你的电脑和你的BUG过日子去吧,我们分手了。

同事不理解

这个需求你说你要二个礼拜才能实现?你和我开什么国际玩笑,我觉得这东西二天就可以做出来了。你说太复杂你一个人不好弄?那别人淘宝怎么做得出来,换你就做不出来了呢?别和我逼逼,我不要你认为,我要我认为。

朋友不理解

我操……你一个月的工资顶我三个月了,我羡慕死你了。你竟然还说你太累太压抑做不下去了……你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要是别人给我这么高的工资,我命都可以给他。

路人不理解

瞧那个人,一脸猥琐的样子,眼圈黑得和熊猫似的,头发都快秃光了,就留了几根毛在脑袋上,哈哈哈,他一定是个程序员吧。

同行不理解

你找不到工作?活该啊,这么大年纪了你不紧跟技术你怪谁啊,这么多年你就光写业务代码么,新出的技术你都不去了解,呵呵,你说底层原理你都忘光了?这分明就是你不努力的表现。你老了,应该被淘汰了,别以为我现在是比你年轻才占了优势,我可是干劲十足,将来我绝不会像你这样的。

老板不会理解。

小张,我们公司打算做个微信小程序,你给我招一个程序员吧?要什么要求?嗯招个条件好能力强的,这样以后除了小程序也可以做点别的功能。最好带有那个阿里百度腾讯公司的工作背景,我们早晚会超越他们做到市值第一的,所以在技术实力上也要对标这些大公司,招的人必须会开发苹果App和安卓App软件,必须精通大流量高并发,以后我们公司的注册用户早晚会突破1亿。现在那个区块链比较火,也必须要精通区块链技术;呃……大数据,对,这个大数据也必须要精通,对了,还有人工智能,我看很多公司都在搞人工智能啊算法什么的,这个也必须要精通。

你问我这个岗位准备开多少工资?呃……一万块钱吧,什么?你说大公司都是2万3万起步的?这价格太离谱了!没这数不肯来?那你想想办法嘛,要不到时候许诺给点期权好了,再不济你就校招弄两个这样的进来。

老王不理解

你家那位也是太拼了,这么晚都不回来,怎么舍得让你一个人在家啊,工作比你还重要吗?什么?他是在拼命赚钱养你?那多无趣啊……要不我来陪你聊聊天吧。


一种谋生工具

行业无力感

悲哀的就是,想吃技术饭,那就要走专家路线,但是中国软件开发绝大多数是应用,能给得起钱的也是应用,对专家的需求就没多少。

这条路才真的是独木桥,走到后来,你会发现,你潜心研究的技术都是狗屁,不赚钱。

例如某个回答里提到的,悲观锁乐观锁。我也曾经喜欢研究这类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框架就搞定了。我们的业务量根本做不到需要这种专家的量级——等我们做起来了,系统推倒重来再说。

中国最缺的,是懂管理、懂技术、懂业务的人。

这类人太少了,知乎上你来看,有几个程序员能给你讲一讲他们公司的业务的?有几个能说清楚老板怎么想问题的?

CTO这个群体,要说技术能力,一群人跑出来七嘴八舌给你出主意。

一说业务,好多人就只是粗糙的背背宣传材料,公司到底怎么赚钱,行业趋势什么样,商业模式怎么创新,两眼一抹黑。对业务的理解就是“代码中的业务逻辑”。

一说管理,全抓瞎,连沟通都费劲,别说激发员工潜力,打造技术COE这种话题了。

就这个水平,这个能力,35岁,不淘汰你,淘汰谁?

还有脸说内卷……可不是内卷吗?光会技术,那不就是个高级开发,28岁的就能用,我养你38的,有钱没处花?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技术人在行业面前的无力感。

要说中国技术让大家能够亲身感受的,莫过于电商和支付业务。

阿里是这个行业里世界级的翘楚,高并发,高可用,敢在双十一玩儿真秒杀。

我有个朋友,2012年进入支付行业,一直走技术路线。那么支付行业什么时候最赚钱?2015年跟着P2P赚了一笔钱。

2015年,公司明面利润N个亿,销售冠军奖励900万,首席产品官奖励400万,CTO你猜多少?100万都不到。他在技术团队跟着喝汤,下了一场毛毛雨而已。那时候你看他们晒什么?晒全世界到处旅游,晒品味,晒格调。

2016年开始走下坡路了,随着备付金统一存管, 联启动,通道同质化,第四方支付崛起,监管步步收紧,第三方支付的颓势在2016年开始盛极转衰。

记住这段话,这叫行业趋势分析。

什么叫业务,业务是business,就是商业。通俗的说,就是公司怎么赚钱。

绝大多数技术人不懂这个,不关心这个,所以在2016年,他还是很兴奋,觉得钱可以继续赚下去,好日子还在继续。

大家都在拼谁的技术强,谁的职级高,谁能涨薪,你三万,我就四万,你四万,我就五万。

各大P2P公司搅乱市场,只要你有金融背景,就直接待遇翻倍。

到了2017年,有先知先觉的就已经退出支付行业了。那时候他还懵懵懂懂,因为一直在中台做产品,他不太了解前端的行业趋势,但是很羡慕有人赚了钱。所以2018年,他去内部创业,去研究监管,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业务模式,跟公司签了对赌。

这一年研究的结果,他跟我聊的是:第三方支付死定了。

这哥们后来急流勇退,不管哪家支付公司让他去,甚至许下CTO的职位,他都抵死不从,坚决不碰支付了。

2016年能看出支付完蛋的,是神人。2017年能看出支付完蛋的,是牛人。2018年看出支付不行了的,是普通人。2019年,甚至2020年还在往第三方支付圈子里钻的,不敢说没有牛人,但是大多数都是废人。

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为的是啥呢?

技术人,你可以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是这条路是独木桥,天花板很低,竞争压力极大。

甚至一个行业的兴衰,决定了你最黄金的十年到底能有多大成就。

人生几十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愿意在技术领域呆着,没人反对,自己的路自己走就完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26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