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营收
成立于2003年11月的中机认检是一家全国性的车辆及机械设备第三方认证、检验检测综合性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汽车整车、军用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民航地面设备、零部件等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以及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等认证服务。
中机认检透露称,检验检测业务方面,公司在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和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基础上,已获得国家市监总局、国家认监委、工信部等部委授权的30余项资质,服务范围涵盖车辆和机械设备等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以及节能等方面试验检测。
认证业务上,中机认检是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首批从事强制性产品(CCC)认证机构之一,主要提供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服务认证等服务。
目前,公司及子公司经批准可开展针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共计6大类强制性产品认证业务,以及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和照明设备及其附件等自愿性产品认证 10 大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体系认证 9 大类,批发业和零售业服务认证、保养和修理服务认证2大类,节能诊断、绿色制造评价、碳排放核查等评价类业务6大类。
中机认检表示,作为检验检测和认证领域内技术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公司近年来已主持或参与159 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拥有专利 84 项,软件著作权 163项。除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汽车整车造型创意设计、模型验证和汽车工程设计服务。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 告期,中机认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4.30亿元,5.36亿元和3.13亿元,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91.07万元、8161.88万元、1.02亿元和6907.83万元,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呈大幅增长趋势,其中检测、认证以及汽车设计三大业务营收分别占比 97.87%、97.52%、94.75%及 96.90%。
从细分业务来看,中机认检的检验检测业务在 告期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92亿元、3.18亿元和2.01亿元,认证业务收入分别为1.43亿元、1.27亿元、1.54亿元和7626.04万元。
规模化竞争
据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人士介绍,我国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机构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逐步放开将吸引更多机构入局,带来较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剧着行业竞争,此外,外资机构也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正进入我国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市场,将使得行业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21年业绩显示,中机认检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中国汽研(601965.SH)营收38.35亿元、净利润7.29亿元,华测检测(300012.sz)营收43.29亿元、净利润7.63亿元,谱尼测试(300887.sz)营收20.07亿元、净利润2.20亿元,国检集团(603060.SH)营收22.17亿元、净利润3.51亿元,广电计量(002967.sz)营收22.47亿元、净利润1.93亿元,信测标准(300938.sz)营收3.95亿元、净利润8229.60万元,电科院(300215.sz)营收8.63亿元、净利润1.93亿元,苏试试验(300416.sz)营收15.02亿元、净利润2.21亿元。以中机认检目前的营收规模来看,公司的经营和盈利规模仅高于信测标准,急需实现规模化发展,建立竞争优势。
对此,中机认检表示,目前,我国检测认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检测认证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检测认证机构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客户会对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水平要求更高。
此外,公司还面临外资检测认证机构的竞争,随着我国检测认证市场对外资机构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外资机构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我国检测认证行业中来,潜在的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对手将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中机认检同时认为,检验检测和认证行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机遇。招股书中,中机认检透露称,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市监总局已出台多项政策和指导意见,明确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推动检测行业做强做优做大。国家认监委已提出支持国有检测认证机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从业机构向提供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为国有检测认证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
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全面推动企业在绿色、环保、节能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汽车、工程机械等产业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汽车检测认证机构的快速发展带来新契机。
此外,中机认检表示,公司还新增了发动机尿素溶液等自愿性产品认证项目,获得了服务认证、双碳认证等业务资质,并开拓了绿色评价、绩效评价等新型业务。
据中机认检介绍,目前公司正紧跟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打造新能源车辆检测平台,提升公司在新能源“三电”、电磁兼容、车辆排放等方面的检测能力,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试验场地就包括新能源检测基地、商用车排放实验室等,建成后将增强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新市场
中机认检募资计划显示,公司此次募投的认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即是公司未来经营战略方向之一。
募投项目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通过完善新能源领域及乘用车检测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服务。
招股书中,中机认检表示,将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同步打造数字化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新能源汽车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将试验任务的实施与检测技术及标准制定结合,推动检测技术开发和改进,提高标准制定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创造能力。
中机认检分析认为,目前公司检测领域主要聚集在传统能源类车辆及机械设备,新能源领域及乘用车的检测能力较为薄弱,募投项目拟通过建设新能源三电及零部件试验车间、整车及发动机排放试验车间、电磁兼容试验车间、整车碰撞试验车间等,构建以新能源车辆、乘用车认证、检验为主线,围绕汽车、工程机械及高端装备主营业务,打造集标准、认证、检测、技术服务等全价值链“一站式”认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中机认检拟以募投项目为基础,申请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取得工信部公告准入、交通运输部营运车辆、生态环境部排放等相关政府授权资质,打造国内一流数字化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检验检测平台,进入新能源乘用车检测领域。
“募投项目作为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的拓展和延伸,依靠发行人丰富的认证检测经验、技术支撑及人才支持,将服务领域拓宽到新能源检测市场。”中机认检表示,该项目有利于发行人拓展业务宽度,填补业务空白,提升行业影响力。
但是中机认检也提示称,公司进入新能源乘用车检测领域,一方面要面对现有竞争对手已经形成的市场先发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的检测能力,如新能源领域业务拓展缓慢,公司存在因拓展新业务而导致的募投项目收益未达预期的风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