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07月04日成立,石头科技一款产品研发用了近三年,现在凭借这一款产品,石头在智能家居行业已占鳌头。
但对于这家公司的过去,你是否了解呢?
石头科技5位团队核心成员,总结了智能硬件生存六个法则,涉及找人、找钱、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克服众多困难才迎来上市的高光时刻。
▲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 昌敬
1.找人拼的不是背景是诚意
2014年6月,对AI与机器人感兴趣的昌敬决定做一个机器人公司,他选择扫地机器人的理由是:
1、 有真需求。
2、 人群足够广。
3、 频次足够高 。
4、 产品不易同质化。
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昌敬开始着手找人,从熟人入手,找到了微软前同事毛国华做COO,毛国华找到了微软前同事吴震做CTO,三人都是软件出身,团队的硬件短板十分明显。
几个月里团队面试了不下二十人,但颗粒无收。一次,昌敬和毛国华开车去望京面试一个手机出身的人才,“这哥们是我们非常想要的人,我们很早就到了,请他吃饭,很诚恳地聊天,把公司所有底细包括融资等都告诉他,但吃完饭他还是回绝了。”毛国华回忆,“当时我俩沿着五环开车回来,真的非常非常沮丧。”
恰巧万云鹏来北京出差,在华为任职十年的他是金牌项目经理,在与百度的合作中认识了昌敬。昌敬邀请他来公司做项目管理的培训,深入交流中发现“很不错,就挖他好了”。
“华为是个非常牢靠踏实的公司,你想在一个金饭碗里,非跑到一个泥饭碗里,你给人一个理由。”昌敬很苦恼。
昌敬他们反复沟通多次,万云鹏还是心动了,他说服妻子回到北京,微信上给昌敬他们发了张妻子侧身洗碗的图片,表示她同意了。
“他是我们公司硬件第一人,有了他就相当于打开了硬件的一扇窗户。”作为石头科技联合创始人兼供应链副总裁,万云鹏从华为、诺基亚等公司引进了不少硬件人才。
“创业就是一找方向,二找团队。方向就是做对的事情,团队就是把事情做对。”昌敬说。
现在团队的软件与硬件人才搭配合理,有人问昌敬当初三个软件人也敢开个硬件公司,昌敬回答:“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有多难不知道嘛,因为不知道,所以不怕。”
2.别为了“完成”牺牲“完美”
2014年8月中旬,昌敬几个人在40天里赶出了第一个demo,小米生态链的投资人看后决定投资几百万美元。但接下来的坑却是一个接一个。
2015年9月是预定开模的日子,但已开出的两款手板却很不理想,是将就开模还是重新设计,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
问题的根源在于,硬件团队大多来自手机团队,缺少做机器人的经验,设计思路有问题。
“我们也试图参照一些国外顶尖品牌的产品,但有些东西不是两眼就能看出来的,很多细节设计没弄明白,而细节往往决定产品质量。”石头科技联合创始人兼硬件负责人张志淳说。
昌敬决定重新设计,加上开模和最后发布再花费大半年,推向市场的计划排到了2017年3月。
“团队听说后非常负面,士气大跌,相当于三年还不一定做好一个产品,搞不好中途就死了。”
为了抢时间和安抚团队,昌敬决定封闭开发,从外面请了机器人领域资深的工程师,改动了整个框架,关键的模组也坚持自己做。
“每晚搞到一点钟,就抢时间,那里面有几万个结构,要一个个点,每个人都点坏了一个鼠标。”昌敬说。
一个月后新版本出来,昌敬过了自己这一关,他把发排计划定在2016年9月,但没想到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3.把“难事”做成核心竞争力
2016年春节,昌敬带着第一个版本回北京测试,哪知道机器人不听使唤,要么突然停掉,要么犯了迷糊,没法一直跑下来。“当时感觉挺沮丧的,很没安全感,因为问题太多了,觉得上市遥遥无期,都吃不下饭。”昌敬说。
但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他一直憋着没说。
年后上班第二天,软件与硬件部门团队就开始封闭开发。
大家定下目标,4月开始内测。此时,离原定的发排计划只剩下一个月。时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团队里的每个人,赶着他们每天玩儿命地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一个月后软件运转趋于稳定。
在石头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吴震看来,机器人之所以跑不动,是因为一时没办法汇集所有的室内场景,必须多场景内测,再针对不同障碍物给出处理策略。
在米家扫地机器人研发的数据库里,每发现一个问题就标个单 ,并记录下解决流程,如处理人、解决方案、效果如何等。目前已经积累了几千个单 ,还在持续更新中。
现在市场上多为采用惯性导航的碰撞式机器人,由于缺乏传感器只能无序清扫,容易出现漏扫和同一地方清扫时间过长的问题。不同于惯性导航与摄像头导航技术,米家扫地机器人采用激光导航技术,可以把家里的户型图画出来,规划路径,而且不受机器打滑、偏离方向的影响,覆盖性与稳定性都高很多。
“第一个算法是我们的核心,也是比较大的难关。”吴震说。要做一个民用产品,追求的是物美价廉,降低成本也容易造成精度等性能的降低,硬件的缺憾对软件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当时人力有限,吴震他们没法研究所有论文,于是找到擅长机器人研究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从大牛博士那里快速了解市面上的解决方案与学术算法,再根据现有硬件条件作出算法改造,通过软件弥补了硬件性能上的不足。
4.量产需先解决三大问题
2016年4月,产品如期开始测试。第一次发现噪音偏大,于是将齿轮改成斜齿,但100小时测试中齿轮熔化,这时候离发布只有四五个月,而每种方案量产前都需经过1500小时的测验,昼夜不停也得转62.5天。
石头科技硬件负责人张志淳立马飞到深圳,跟齿轮箱厂商商量解决方案,调整齿轮的角度、间隙,把材料从塑胶换成铜等等,“当时非常冒险,我们是在赌。”昌敬说。
几种方案讨论出来后就开始测试,几十台扫地机器人昼夜不停跑两个多月,十多个人24小时三班倒,给机器人换电池。
机器人都快跑成“神经病”了。
昌敬认为,评价一个机器人好不好,看四个方面:
1、是否不易卡住。
2、是否清扫干净。
3、是否覆盖全。
4、 是否清扫快速。
想一步到位并不容易。米家扫地机器人最初只能清扫路况不那么复杂的房间,比如屋里只有常见的沙发、椅子、衣柜等静态障碍物。
有了这个基础,团队开始想办法让机器人处理复杂路况,比如地面上既有头发又有电线,机器人只会“吞掉”头发,而不是把电线也一起卷进去。
再就是教会机器人怎么保护自己,这考验的是机器的越障和防跌落能力。激光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像人的眼睛,能帮机器人“看见”前方的障碍。
比如机器人走到楼梯口边或桌子边时,悬崖传感器会向下打光,若光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机器人就知道这里离地面有一段距离,就会绕着走。
清扫能力与硬件设计直接相关,比如滚刷太硬容易缠绕毛发,太软则扫不干净。滤 的孔隙既要保证空气轻轻穿过,又能做到截住灰尘。
硬件负责人张志淳说,量产前的测试要经过三个阶段:
1、解决功能性问题。
2、解决耐久性问题。
3、解决用户体验问题。
比如噪音大肯定会被用户吐槽,齿轮选得不好机器用两天就坏,就很难再卖出第二台。
2016年7月,经过2次工程样品验证测试、3次设计验证测试(包括模具、电子性能、外观测试等),终于有几种方案跑成功了,昌敬他们选了个最成功的去量产。
5.需要时刻紧盯着供应商
2016年8月1日,米家扫地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产品发布会之前,工厂要在一个月内备货1万台。
8月19日,北京大雨滂沱。昌敬在家里测试,发现机器人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响,这是此前在深圳从没出现的问题,原因是潮湿导致了刮条变形。昌敬提出已生产的5000台全部返工,众人哗然。
返工最大的成本在于包装,因为逆包装后很多材料就作废了。其次在于占用生产线,返工一台机器和生产一台机器的成本差不多。
而这背后的问题出在刮条供应商身上,之前打样和测试的部件都没问题,在量产时供货质量出现问题。
类似问题也发生在产品上市后。2016年9月22日,有一批产品在出厂前的十几个小时被发现有问题,根源在于这批货从供应商的广东厂转到了湖南厂,品控水平降低。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昌敬换了成本较高的备用供应商,在需求旺盛的上市初期稳住了生产。
出了这次产品事故之后,石头科技发现要时刻紧盯着供应商,要派出驻厂的品控人员,前期负责挑选工厂,中期负责辅导制造和生产,后期负责巡检。
所有工厂的选择都会从两个角度考虑,从研发角度看,会看实验室设备的先进程度、研发人员占比、研发人员的背景与工作能力、工厂管理水平和相关认证标准等;从采购角度看,会看工厂的配合度、合作积极性,一般会选择门当户对的工厂。
万云鹏说:“选总装厂很难,不是说图纸丢给工厂,工厂生产就完事了,难点在于你要投入很多资源去辅导它。”
“辅导”是指,从工厂开始生产到量产期间的6到8个月里,米家需要派出人员教工厂怎么制造生产机器人的机器,调试机器提高效率。生产线产值从每小时5台提高到100台,磨合大概需要四五个月。
6.拿到融资协议也别忘了预留资金风险期
2015年底,米家扫地机器人一度陷入财政危机。
2015年年中昌敬已与高榕资本、启明创投签订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协议。
但他没有预料到,外商投资的审批手续非常繁琐,由于审批部门经常对协议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他们不得不来回与各方律师协商修改。
石头科技COO毛国华回忆:“晚上11点后和律师开会,收集当天的反馈意见,改完了给人家发过去。最怕碰到节假日,因为律师放假又要干等好几天。”
那时候公司渐渐上了规模,增加了好几十名研发与生产人员,打样工作正热火朝天,还有开模、修模,也需要三四个循环后才能稳定下来,整个开模要花好几百万元。当时一个手板要花1.5万元,最后当废品回收时,工程师心疼地说:“好家伙!一万五扔掉”。
为了捱过这段寒冬,昌敬只能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2016年初,B轮融资到账,此时距签署融资协议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然而在昌敬看来,资金危机却不是最可怕的。“公司目前唯一的死法就是质量事故,所以质量一定是我们的最高优先级”,所以他才会在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坚持产品第一的原则。
结语
我们大致了解了团队的过去奋斗经历,不久,石头科技公司股票即将迎来上市交易,期待石头科技公司能创造出更多好用的产品,赢得更大市场,回 投资者。
资料参考:【新经济100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