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苏童、西川开了一间书店?《我在岛屿读书》(附书单)

读书是孤独的,但很多人却甘之如饴,站在图书馆的宏伟书架前,翻阅读书软件上百页的书籍列表,浏览收藏夹中琳琅满目的吃灰书单,我们渴望阅读,也常常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

关于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读好书,这间岛屿书屋会给我们怎样的答案呢?

书屋

穿越拔地而起的椰子树,一方院落隐隐浮现。

活泼的旅行博主kiki房琪首先走入其中,穿越门前的苏铁和巴西铁,为我们打开了无名书屋的大门。

书屋里,正中央是一个会客区,藤编的中式桌椅和吊灯,营造出温馨古朴又充满海洋特色的舒适氛围。书屋两侧的实木书架上已经摆满了书。哼唧唧的声音隐隐从芭蕉叶处传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肥嘟嘟的呆萌柴犬。

接下来,书屋的三位管理员陆续登场。首先是绅士优雅的苏童老师,接着是哼着小调的诗人西川老师,最后是穿着印花沙滩裤的余华老师。

远离尘嚣的海边小岛、一间遗世独立的风雅书屋,三位文学大家,一位年轻的自媒体人,坐在一起轻松的闲聊,这样的组合奇妙又温暖,让我想到杨炯的句子:百年无几,万事徒劳,唯谈笑可以遣平生,唯文词可以陈心赏。

书屋一侧,正对大海的一面有一扇窗子,窗子上面棕榈叶飘荡,窗前是一张书桌,桌上是一盏祖母绿的banker台灯。这里被苏童戏称为人间最美好的座位,并标记自己是此座位的001 读者,永久享有优先使用权。

座位后面的桌子上摆放着几个实木相框,陈列着几张老照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从中跳了出来,叶兆言、格非、程永新、莫言、王安忆、舒婷、史铁生,这些照片唤起了诸位老友的少年记忆,也让我走进了一个曾经美好的时代,恍然大悟于原来这些课本上经常出现的名字,私下里竟都是知己好友。

为什么读书?

在信息满天飞的新媒体时代,为什么还要读书,是房琪想要解答的问题。

苏童认为,阅读引导读者走进内心生活

余华认为,读书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宽广

我则想到郁达夫《我撞上了秋天》中的一段话:生命就是这样,你总要做些什么,或者感受些什么,这两种过程都值得尊敬,不能怠慢。

读书就是感受的过程,不仅仅扩展自己曾经的感受,也吸收那些自己不曾经历的感受,增加生命的厚度。

所以,我认为读书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但信息的获得并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书收获的是组织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内心的感受力。

大量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在行动和决策的时候占据优势,但前提是我们有能力辨别、组织这些信息为我们所用,否则就会患上信息消化不良,变得野心勃勃又漫无目的。

那些成功被我们组织解码的信息,逐步搭建起了我们的内心秩序,我们组织的信息越多,内心世界越丰富,越安定,越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行动,行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就会陷入焦虑与不安,患得患失。

为什么读好书?

苏童老师的观点我很认同,读书并没有高下之分,也不应该有高下之分,阅读言情小说并不需要有羞耻感,阅读经典名著也不需要优越骄傲。但不得不承认,书籍的营养含量是不同的。读书是一种召唤和引领,假如言情小说能够带我们前进5米,那么,托尔斯泰则能够带领我们前进五十米。

余华老师提到的,与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时间,也戳中了我的内心。有些书,我们打开了,又放下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恒心,或者说不够努力,有的时候只是缘分未到。

我经常会在自己的书架上,发现一些自己都想不起来为什么会去买的书籍,甚至连封面都没有拆开。但有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忽然就觉得这本书是时候读了,时机到了。

所以,缘分到了,阅历到了,思想到了,你便能够与那本好书相遇了,不要强求。

夜幕降临,书屋已经被风趣幽默的余华老师命名为分界书屋,一方面因为这座书屋坐落于海南分界洲岛,另一方面是因为读书就是为自己的生活分出一个空间,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分离开来。

访谈也早已结束。我的脑海中苏童老师变成了大力人体搬运工,背着史铁生上下飞机,背着叶圣陶的孙子叶兆言走南闯北,写字的时候,力量很大,导致写出去的信居然印着上一封信的痕迹,遭到余华老师的吐槽。

西川老师是一个会把“生活不必慌慌张张”读成“慌慌张张不必生活“,很小的时候居然读《古文字源流从考》,见到书就忍不住调整顺序的文化诗人。

余华老师,总是喜欢搬家,搬家的时候烧了所有的信件,感到很后悔,35岁才开始读鲁迅,并且深感震撼,爱不释手。

读书,其实也是在读人,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生活都是值得认真体味的。

最后,借苏童老师的话结束这篇文章: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一生读了好多书,你老了不会后悔的,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一点,甚至可能深刻一点,复杂一点。

大家都在阅读,大家都来阅读,让每一个人,在为生活奔忙的时候,给自己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留一点空间,它所能留给你的能量,是一个精神塑造的工程,这就是全民阅读的意义。

附录书单

  1. 《鲁迅全集》鲁迅
  2. 《边城》沈从文
  3. 《老人与海》海明威
  4. 《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
  5.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6. 《全唐诗》
  7. 《平凡的世界》路遥
  8. 《红楼梦》曹雪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