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场景下长期难以解决的知产保护问题,也在困扰着互联 平台。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快手法务梳理出2021年度快手十个知产保护典型案例,以期进一步通过司法力量助力快手平台治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认为,这些案例覆盖了虚假刷量、企业字 侵权、流量劫持、商标侵权等突出问题,既有判决,也有诉前禁令、诉中禁令,反映了快手快速、精准维权的理念。一些案例还是国内首案,如国内直播电商虚假流量第一案,国内无人直播不正当竞争第一案,全国首例去除短视频水印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知识产权新类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快手诉虚假人气提供商获赔100万
【案例简介】
杭州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的直播控场助手软件,针对快手直播间提供点赞、送礼物、评论、关注、刷小黄车等刷量服务,制造虚假的直播间热度或人气,2021年8月,快手公司将其诉至杭州互联 法院。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侵权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赔偿快手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该直播控场软件的对外宣传推广图
【评析】
作为国内直播电商领域虚假流量第一案,本案对维护直播电商行业秩序以及打击灰黑产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维护了快手真实、有用的品牌形象。同时,本案也进一步维护了消费者在直播平台购买商品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案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新文娱十大影响力案件。
法院就“希云控”在快手刷量发布禁令
【案例简介】
希云控软件通过模拟用户行为批量关注、私信特定快手用户并为其推送特定直播间链接,侵害了快手平台数据真实性,影响用户体验,快手公司将希云控运营方展鹏公司诉至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并申请诉讼行为禁令,获得法院支持。2021年8月16日,一审法院裁判云控软件销售方赔偿快手公司40万。
【评析】
该案行为禁令是快手公司获得的第一个诉中行为禁令,被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2021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中国打击侵权假冒 典型案例。法院发布行为禁令,对快速遏制短视频平台虚假流量进一步滋生具有积极意义。
水印不是想去就去 全国首例去短视频水印案宣判
【案件简介】
【评析】
恶意傍“快手”不劳而获被判赔120万
【案件简介】
时代映像公司将其开发运营的App先后命名为“快手直播”“块手直播”,并利用涉案App为其他软件导流,涉案软件不劳而获,恶意搭“快手”公司知名度便车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秩序,2021年底,法院一审认定被告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判决赔偿快手公司经济损失120万元。
【评析】
法院认定,“快手App”及“快手”商标在短视频 交等服务上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判决明确了被告因傍“快手”品牌获取流量后为其他App导流的行为无法被商标侵权所涵盖,单独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此案对于同类案件的审判具有指导意义,更对应用软件导流的行为起到较大震慑作用。
销售虚假刷量软件 黑产公司被判赔100万
【案例简介】
河南飘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30多个企业主体宣传销售先锋云控软件,同时还联合其下游代理商,通过自建机房共同提供虚假刷量服务,市场规模极大,情节恶劣,影响快手平台数据真实性,快手公司将其诉至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年8月,法院判令飘度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100万元,后历经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评析】
本案的判决使刷量行为违法成本提高,有效威慑了利用云控、群控软件实施刷量的黑灰产业,大大降低了针对快手平台进行虚假刷量的行为,维护了平台的生态健康。
破坏快手 区生态 无人直播第一案宣判
【案情简介】
本案系快手公司针对篡改手机摄像头底层识别逻辑,提供无人直播设备、软件及服务等灰黑产提起的系列诉讼之一。涉案产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本地视频文件在快手平台进行直播,欺骗了观看直播的用户,增加了诚信主播生存和发展难度,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互联 的营商环境。
快手公司2021年6月1日将进行无人直播手机研发、宣传、销售的量起公司以不正当竞争案诉至广州市白云区法院,法院判决量起公司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赔偿快手经济损失30万和合理支出4万。
【评析】
该案系国内无人直播不正当竞争第一案。直播的生命力在于实时、互动,无人直播欺骗观众,破坏竞争秩序,无人直播使得诚信主播受到影响,若不加以制止,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效应,必将影响互联 的生态健康,所以,快手严厉打击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此案对于抵制假直播,警醒行业公平正当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擅自采集用户信息 快手诉黑产公司获禁令支持
【案情简介】
金蟾手机管理系统不仅对快手账 进行自动化刷量操作,还擅自采集快手平台用户信息存储使用,为了快速遏制侵权行为,快手公司在起诉前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行为禁令,法院综合评判了数据真实及运行安全对于快手平台的重要作用,于2021年5月裁定软件运营方立即停止涉案行为。此后,快手公司在法定期限内针对四川金蟾微 络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诉讼,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评析】
该案禁令是快手公司获得的第一个诉前行为禁令。诉前行为禁令,是在权利人提起诉讼主张之前,根据案件紧迫性和必要性禁止被申请人具体行为,体现了法院对权利人的“快保护”,避免了权利人在漫长的诉前准备、诉中审理过程中,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更大程度地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某APP流量劫持损伤快手被起诉
【案例简介】
“WiFi万能密码”App无任何正当理由,设置与快手公司相同的APP之间跳转协议“kwai://”,导致用户在IOS端多场景下跳转至快手的流量被该APP劫持,导致快手公司春节活动损失大量流量。且该跳转行为,容易误导用户以为快手与该公司存在特定关系,基于该APP提供免费破解用户Wi-Fi密码的不当服务,必将损害快手声誉,因此起诉。
2021年4月21日庭审中,原被告围绕双方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二原告在本案中是否享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予保护的合法权益等焦点问题各自举证、质证,充分发表意见。
【评析】
该案被海淀法院选为“走进中关村软件园开展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理”活动的观摩案件,2021年4月21日巡回审理的观摩庭中,一百余人旁听了此次庭审。该观摩活动由海淀法院与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店起名蹭“快手” 快手告赢“快手商场”
【案情简介】
【评析】
企业字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及产品的商誉,随着“快手”知名度的提高,也滋生了一批蹭知名度的不法企业。该案系快手公司打击侵害企业名称权、商标权及搭便车侵权行为系列诉讼之一,被余杭法院作为426知识产权宣传期间的典型案例进行 道。
“刷单炒信”误导消费者被判赔偿平台
快手公司发现有人通过第三方平台为快手小店商家提供刷单、刷评分的业务,从中收取服务费用,该虚假刷量行为对消费者构成严重误导,同时也损害了快手小店的商誉。2021年初,快手公司将涉案相关人员诉至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法院认定被告刷单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判决其向快手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评析】
本案系快手公司净化电商平台生态系列案件之一,法院对于该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有助于制止“刷单炒信”等行为,有助于推动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专家观点】
针对突出问题精准维权 创新治理体现企业 会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认为,快手公布的2021典型案例,彰显了快手公司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这些案例主要具备了三个特点:
一是典型性,所选案例覆盖了虚假刷量、企业字 侵权、流量劫持、商标侵权等突出问题,既有判决,也有诉前禁令、诉中禁令,反映了快手快速、精准维权的理念。
二是创新性,一些案例是国内首案,如国内直播电商虚假流量第一案,国内无人直播不正当竞争第一案,全国首例去除短视频水印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知识产权新类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是影响力,不少案例被法院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被媒体广泛 道,具有较强的 会影响力,体现了企业的 会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