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举办的《2017年度科技产品评选大奖》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基于企业级方面评奖也已经从单一产品线扩展到IT基础设施主流产品线再到解决方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当前企业级领域三大支点,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对2017年度评奖企业级领域进行总结和概述,并对2018年产业趋势进行展望,同时透过《科技产品评选大奖》十年走来的变化总结企业级市场发生的变迁,管中窥豹、抛砖引玉,期待能与广大用户做更多交流。
2017年:应用为王、场景为先
云计算发展11年以来,从概念到落地、从产品到方案,整个发展变迁让企业级产品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计算、 络、存储设备越来越贴近数据中心,终端产品则在性能提升的同时越来越考虑用户的场景,从比拼产品性能指标到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近几年市场变化的一个趋势,而随着行业细分步伐不断加快,在各个垂直领域带来的场景解决方案成为厂商之间的竞争主战场。本次评选中获得卓越大奖的三款产品(方案)分别是:HP ZBook x2、华为 AR651W-X4、锐捷高密度会展无线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这个趋势。
HP ZBook x2
提到工作站,在过去会联想到一台超高性能台式电脑,如今移动工作站已经成为常态,但同时工作站基于场景化办公需求也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甚至看到一些超级电脑在向工作站领域进发,一时间工作站产品线的边界变的越来越模糊。微软的Surface Studio、苹果的iMac Pro甚至是某些品牌的超极本产品,都开始为了用户生产力输出进行产品形态的逆推改变。
HP ZBook x2
HP ZBook x2从外形看不像移动工作站,更像是一款平板电脑。但四周采用金属切割倒角的设计风格,又使得其与众不同,但不要被他乖巧的外表所蒙蔽,内心强劲能量会令人刮目相看。Zbook x2在CPU和GPU两方面都非常激进:CPU上采用英特尔四核i7处理器,独立GPU更是直接使用了英伟达3D Quadro M620(2G GDDR5)专业绘图显卡来满足图形设计需求。除此之外,固态硬盘,DDR4内存等配置也都向主流工作站看齐。
如果仅仅是性能突出,HP ZBook x2绝不可能获得卓越产品大奖,基于场景的结合才是关键,倘若这是一台笨重的台式或者是传统的移动工作站,都让设计师等目标用户丧失一大半热情。“让使用者拥有一款随时随地都能记录灵感并直接在屏幕上创作的产品。”这应该是设计HP ZBook x2这款产品的初心,设计师甚至可以根据自己使用软件时常用快捷键进行自定义设置,并且一旦接上可插拔全尺寸蓝牙键盘即可变形成为一台笔记本电脑,可通过扩展坞连接显示器和键鼠化身为一台小巧的mini工作站。灵活多样的形态让HP ZBook x2改变了工作站使用者的习惯,丰富了应用场景,并且将应用效率大幅提升,这种融合是HP ZBook x2与众不同的关键。
华为 AR651W-X4
当前,企业正处于快速数字化转型时期,在此过程中的IT基础设施日趋复杂, 络只能提供连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其已变为让数据高效流转的关键平台。华为AR651W-X4企业级路由器不仅能够精准对应SMB市场需求,灵活适配多种不同部署场景;从产品形象上说,外观上采用创新的简洁几何形态,设计语言符合极简之美,坦白讲,好久没有一款企业级终端设备在外形上令人倾慕了,AR651W-X4看起来典雅稳重,又透出一丝时尚,这本身就是对企业级产品的重新解读。
华为 AR651W-X4
光靠颜值也不行,功能上华为AR651W-X4出色地为企业提供分支之间,分支与数据中心、云的随需互联,解决企业业务开通慢和不灵活的问题。并且华为AR651W-X4可以适应不同场景,效推动SD-WAN生态发展,产品可谓应云而生,在大的发展背景下做到了按需定制。
锐捷高密度会展无线解决方案
无线市场应该是企业级IT设施领域中发展比较快的,一大波升级转型的企业需要赶上无线场景浪潮,但同时对于无线部署、覆盖甚至是可用性上提出了新挑战,高密度无线解决方案有点像云计算的出现,在一个会场中,当人少时部署的无线解决方案可以完美运行,但当人数过多,终端连接需求过载时则带来所有用户极差的上 体验,好似平时的业务需求正常,到了类似“双十一”、“春运”等需求爆发时刻带来某些业务入不敷出。云计算的弹性和按需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锐捷高密度会展无线解决方案
对于会展等高密度无线需求场景,要想在活动期间获得优质的无线体验,布 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应对高密度、大并发、AP间干扰等多项难题,而锐捷高密度会展无线解决方案通过各种大型会议的多次验证,完全可以胜任上述高标准无线 络需求。
2回顾十年:云计算打通任督二脉
回顾十年:云计算打通任督二脉
2008年首届科技产品评选大奖,企业级领域只有服务器和工作站两条产品线,彼时的服务器产品线品牌与如今变化不大,但服务器市场悠可见企业级市场的壁垒之高,但从竞争格局看,服务器市场则出现了重大变化,包括HPE与紫光的合体、华为进军企业级市场、联想的并购和浪潮的崛起等,主旋律就是国产品牌的弯道超车。这个弯道正是云计算!
小型机是服务器行业最初的可信赖架构,主要由IBM提供的小型机为主,应用在金融、交通、医疗等各大行业的IT架构中。直到英特尔x86架构RAS特性提升,桌面级服务器走向企业,开始替代传统大型机和小型机。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拐点,国内开始提出“去IOE”,x86架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而基于x86架构的扩展计算和企业私有云需求让英特尔在计算市场开启了新时代,同时公有云的出现改变了一部分SMB企业的模式,让IT运转模式从产品支撑转向服务输入。
同时,在IT基础架构中,服务器一直以基础硬件形态存在。x86架构崛起像是将计算开源化一样,同时带来各家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但很快各个厂商都在提升品牌自身的参与度与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最近三到五年时间,服务器供应商不得不强调自己硬件性能之外的软件能力,而服务器的管理软件、资源调配软件,在近年来快速成长的云计算市场中确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软件定义虽不起于服务器,但是却对服务器行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戴尔PowerEdge系列服务器在产品迭代过程中一直处于用户关注榜前列,并多次获得优秀产品奖,而中关村在线从2008年开始通过与思博伦实验室合作,开创了企业级产品在媒体层面的评测新标准,进一步让我们的评奖更加客观、权威。
在成熟的 络设备市场同样出现了重大变革,2008-2012年期间是我国 络的高速发展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经历了百兆 络端口向千兆 络端口过渡的重要时期。期间推动路由器、交换机销售增长的因素是企业优先购买在远程站点使用的中低端 络设备。
对于数据中心领域,则是10GE/40GE交换机端口出货量暴增的阶段,10GE设备在大型企业、园区、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纷纷出现,而基于云的应用越来越多,以及大数据分析需求越来越旺盛,40GE设备在数据中心越来越普及,华为推出的CloudEngine 12800更是让数据中心 络解决方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华为CloudEngine 12800系列
在2013-2017年期间,40GE和100GE端口持续走高,而2.5GE/5GE、25GE/50GE也开始冲击企业组 ,除了数据中心之外,运营商级以太 、企业和校园 同样有较大需求。传统数据中心开始向云数据中心升级,用户需要把10GE连接升级到25GE/40GE/100GE级别 络设备。锐捷Newton 18018-X系列核心交换机在100T的交换平台上,创新性地应用了”零背板”技术,可对数据中心未来 络平滑升级提供保障。
锐捷Newton 18018-X系列核心交换机
而在2008年, 络存储还是少数人的权利,价格高、性能差。纵观近十年的变化,信息 会让数据存储与备份作为生产资料,成为产出价值的重要因素,大数据出现开始让用户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与安全,而NAS 络存储一度成为中小型企业、事业部、极客和科技爱好者的必需品。
在这个数据存储的最好时代,存储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容量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速度也成为限制众多关键业务的短板,云计算的发展也要遵循木桶原理,存储不想作最短的那块木板,闪存在传输速度和延迟低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要比传统存储方式快得多。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闪存和全闪存之所以能够出现在企业级存储产品中,而尚未普遍应用,也是由于其性价比不高所致。但无论是华为OceanStor Dorado V3全闪存存储,还是戴尔推出的SC5020通过配比闪存与非闪存,完成速度、容量和价格的灵活配比,我们都可以确信,未来十年, 络存储正在向闪存为核心的方向努力。
应该说,没有计算、 络、存储的快速变迁就不会有云计算的快速落地,但同时,没有用户层面对云计算的渴望和需求,也不会推动计算、 络、存储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同时在发展中又不断爆出新的需求,以此推动行业的发展。
3未来:谁是撬动世界的支点
未来:谁是撬动世界的支点
如果仅仅用几个关键词来展望企业商用市场未来的风向实难全面,但根据产业当前的趋势,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已被锁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按图索骥,也许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云计算已经进入商用竞争的白热化时期,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万亿市场开发的领地才冰山一角,如果说过去10年让众多小微企业体会到云时代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未来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行业客户和大型机构拥抱云计算,同时国内将进一步提升SaaS的比重,在应用层面继续扩大,IaaS将会进入旋涡期,那些更大的、更成熟的服务商会将价值加速放大。而云的支点以计算为主,数据中心对于计算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服务器市场规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白牌服务器很可能会作为一直特殊力量存在并快速侵蚀品牌服务商市场。当云计算变成了水和电,那些寄期望于水和电背后是什么样子的人终将落得一声叹息。
谁将是撬动计算的支点?目前看英特尔占据的先发优势和巨大市场规模,但在2017年看到了AMD EPYC和高通的Centriq,尤其是依托在终端市场上的成功,高通在边缘计算上已经占据先机,而这一次是否会出现换道超车后的并线动作,让人期待。
大数据让数据存储、筛选、安全等诸多问题再次被提起,虽然90%以上的数据仍然属于冷数据,但作为用户画像、行为分析、趋势预测等诸多领域的基础养料,大数据依旧被很多行业放在首位,在0到1的过程中依赖各种技术创新,但在1到无穷的时候依靠的仍然是数据。在未来,数据存储本身不是问题,速度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管理、如何运维、如何让数据变聪明,从数据承载的支点转移到数据智能化的支点。
最后从人工智能谈一谈对商用领域的影响,这很可能是一场计算革命,尚且不说摩尔定律是否永久失效,光是深度学习带来的并行计算就够传统计算喝一壶。CPU到GPU的支点转换真的来了吗?异构模式是不是只是一个过渡方案?人工智能带来的市场将会比云计算和大数据市场更大,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在未来很可能看到一个新的计算、 络和存储形态,GPU方式的计算,5G大 络的传输以及无处不在的云存储,用户对于这些资源的感知会越来越弱,但应用带来的改变却越来越强,你看到的产品越来越简单易用,内部却越来越复杂晦涩。
科技发展需要不同的支点,每个支点都会带来一股力量,支点的变与不变取决于人类对未来的需求与畅想,这也是推动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2018年来了,这一切只是刚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