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软体动物检疫鉴定重点实验室鉴定、评估、上 的有害生物乳状耳形螺和玫瑰蜗牛,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第413 联合公告增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此前,由该实验室截获鉴定的地中海白蜗牛也被国家主管部门采纳列入名录。
咚 咚 咚,敲黑板——海关总署依据《名录》及时制定相关进境产品在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风险管理措施,将风险挡在国门之外。下面,1分钟带你get三种检疫性有害蜗牛。
乳状耳形螺
原产西欧,入侵美国和澳大利亚。植食性、抗逆性强,防治困难。不但严重危害农林作物,而且传播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乳状耳形螺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植物保护组织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玫瑰蜗牛
原产美国南部,上个世纪作为防治非洲大蜗牛的天敌引入太平洋地区,结果该蜗牛更喜食当地土著陆生软体动物,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最终酿成生态灾难。这也是世界上引进天敌造成重大灾难最为典型的事例之一。玫瑰蜗牛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外来入侵物种。
地中海白蜗牛
原产地中海沿岸国家,传入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当地粮油作物最重要的有害生物之一,被学者认为是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贸易具有重大潜在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美国、智利、日本、新西兰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其实施检疫。
滑动查看更多
骄人战绩出自福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软体动物检疫鉴定重点实验室,在这里有一支外来有害生物防御者联盟,让我们走近它,认识它……
基地风貌
国家软体动物检疫鉴定重点实验室收藏各类软体动物标本5600多种、8万多 (含模式标本55种、958 ),标本数量居国内领先,成为我国陆生软体动物检疫与科研中心,为全国有害蜗牛疑难标本的鉴定复核、技术培训、能力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海关总署王令浚副署长在福州海关宇方成关长陪同下到该实验室进行考察调研。
联盟战队
二级研究员,发表陆生贝类新种55个,为该领域发表新种最多的中国学者之一。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2项,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8项,制定发布技术标准2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正高级农艺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制修订技术标准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软件著作权2项,参与出版专著4部。
高级农艺师,全国首次截获长砗磲、砗蚝、美花彩条蜗牛等濒危动物和地中海白蜗牛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制定发布技术标准2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论文38篇。2019年获“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称 。
农艺师,擅长软体动物分类鉴定及濒危物种鉴定工作。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申 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6篇。2017年被评为宁德市青年岗位能手,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直最美青工。
联盟利器
01 由表及里
运用三项检疫鉴定技术
贝壳鉴定示例
软体解剖鉴定示例
分子生物学鉴定示例
02 探索创新,构建三项风险评估体系,被国家主管部门应用于制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智能技术体系。确定了非洲大蜗牛等446种重要种类的入侵生物学参数,研制了陆生软体动物信息数据库及其远程服务系统,总计文字描述60.8万字、彩色图片1420张。
建立多指标安全性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 20 项生物学和经济学判别指标的评价体系,应用程序设计语言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多指标法的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价系统,全面评价了 128 种国际上受关注的有害蜗牛和蛞蝓在中国的安全性。
建立定性、定量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发了以生物数学、生物气候相似距、种群动态模拟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等技术为基础的外来入侵物种定殖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突破了以往同类研究多依赖国外评估软件的局限性,为潜在入侵物种的早期预警提供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风险评估新方法。
联盟战绩
开展进境生物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线”,有效防范了重大疫情传入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取得了重大的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联盟信念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联盟战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护国门,砥砺前行。
(福州海关技术中心)
供稿:福州海关技术中心
审校:高扬
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
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
(秀米投稿账 同邮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