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的电影院,是洞悉了我们隐秘心思的电影院

上周,介绍了国内刚出现的一种影院新形态,即由杜比实验室开发,落户万达影城的杜比影院(Dolby Cinema)。这让我想写一篇或两篇文章,来科普这一段非常重要,和每个影迷息息相关,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关注的历史,那就是电影院本身的历史。

杜比影院

电影院本身的历史应当是电影历史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大多数人会更关注电影创作的发展史。而影院的历史虽然不像电影创作历史那样丰富多变,有各种风格、流派的竞争、起伏,但它的默默演进,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过创作。

在另外一重意义上,影院的历史不仅是电影的历史,它也是建筑的历史、时尚的历史、商业的历史、消费的历史,电影院何以进化到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形态,这里面有太多精彩而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一开始本来有可能电影院这个东西就不会出现。

在电影发展的最早期,存在两种电影观看方式的竞争。

一种是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即一个人对着一台机器观看,别人是不知道你在看什么的,无法分享,就像我们今天的VR眼镜一样(历史为什么又绕回去了呢?这是另一个有趣的问题)。

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

另一种是法国的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最开始找的是咖啡馆,和本世纪初中国文艺青年当众播放艺术电影盗版碟选择的场所一样)播放的电影机。

两个思路,一种是独乐乐,一种是众乐乐。爱迪生的发明更早一点,他是从纯粹生意的角度判断,只允许一个人看的话,可以卖出更多的机器,这更赚钱。但事实击碎了他的幻想,观众更喜欢一大群人挤在一起看电影。卢米埃尔的方式获胜了,这从此奠定了电影发展成为一种集体欣赏的艺术,没有集体欣赏,就压根不会有电影院。

电影院成为一个能够容纳复杂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公共空间,它和爱迪生的偷窥秀不同之处在于,给观者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更加丰富的体验,济济一堂的人们经历相同的景观,他们会产生共鸣,自然也会产生差异,这是一种无声的情感交流,一种沉默的 交。有人将电影院视为宗教朝拜仪式的演进,认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集体生活的需求。

而在商业上,放映商可以在电影院同时为大规模的群体提供消费服务,这显然也是更有效率的利润积累方式。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人们的 会生活的一个特征是,闲暇时光显著增多了,于是经营休闲娱乐的商人成为一个突出的存在。博物馆、马戏团、歌剧院、咖啡厅、酒馆蓬勃发展起来,处于雏形阶段的电影院也是他们的开发目标之一。

这种影院被称为「镍币剧院」,因为它的门票统一收取一枚镍币,五分钱,后来涨价到十分钱。镍币剧院渐渐取代了当时也用来放电影的杂耍剧院,这两者的区别是镍币剧院专属于电影,而杂耍剧院将电影短片的放映作为综艺杂耍节目的一个环节。电影在大众娱乐领域的胜利是以牺牲其他娱乐形式为代价的,镍币剧院的流行,也等于是宣告了综艺杂耍的衰落。

简陋的镍币剧院

很多人以为镍币剧院是劳工阶层的专属领地,其实这种说法很不准确。因为对中产阶级来说,镍币剧院也是他们经常选择的娱乐消遣。更上层的资本贵族有他们的俱乐部、赛马会、歌剧院,镍币剧院实际上起到了跨阶层熔炉的效应,除了最有钱的那拨人不会踏足之外,所有人都从中找到了快乐。

但镍币影院很快成了电影发展的局限。一方面,电影商人希望电影成为更有 会影响力的主流文化,那就需要征服更高级的精英;另一方面,镍币剧院适合放映短片,无法满足电影往长片方向发展的需求。

这时候,豪华的电影宫诞生了。

豪华的电影宫

大概现在只有上海的观众能够遥想当年电影宫的盛况了,位于南京西路的大光明电影院当年 称「远东第一电影院」,是亚洲最著名的电影宫。今天的大光明大体保留了当年的一些眉目。

大光明电影院

电影宫从装潢到服务都极尽奢华之能事,大理石柱、水晶枝形吊灯、休息室、吸烟室、儿童乐园、喷泉、仙女雕塑、吸烟室,有的电影宫甚至像一座小型的博物馆,会展出很多与电影相关或不相关的文物、模型。

电影宫内部

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宫位于纽约的时 广场,能容纳6200人,这简直就是一座体育馆了。

广告说电影宫的华丽堪比国王的宫廷,不管这是不是夸大其词,但电影宫出色的软件和硬件服务吸引了更有钱的阶层走进电影院。电影宫的的票价大约是镍币剧院的十倍到二十倍,但普通市民也并非消费不起,它实际上起到了将高不可攀的特权分发给普罗大众的作用。

今天我们熟悉的一些电影院设施,比如冷气,也是在电影宫时代成为标配的。

电影宫代表了电影商人希望拔高电影这种娱乐形式的 会地位的努力,他们也成功了。而当这个目标完成后,电影院势必重新回到更加适合大众消费的方向上来。由于口味的分化,电影也从合家欢的娱乐,分化为各取所需,于是再也没什么电影院需要造出3000个座位。

对当代电影院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出场了,他就是AMC院线的创始人斯坦利·德伍德,他用一系列发明,帮助电影对抗日益丰富的家庭娱乐设施,不仅拯救了这个本来江河日下的行业,还将它推到新的高度。

院线产业的革新者AMC

德伍德最初是一家小型二轮影院的经营者,他很偶然地发明了一个做法,将自家影院门可罗雀的放映大厅分隔为两间,同时放映两部影片,这就是我们今天多厅影院的雏形。

他发现这样的效果不错,于是大加推广,开起了连锁的双厅、四厅乃至更多厅的影院。这种做法能够实现,还要归功于两个条件。首先是当时美国正流行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每座购物中心都希望有一家电影院,而多个厅就相当于好几家电影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其次,因为《埃及艳后》的失败,好莱坞大片发行策略改变,中小型影院因为经营起来更加灵活,反而体现出了成本低的优势。

中国的电影院多厅化大约始于九十年代,三十岁以上的观众应该都对八十年代能容纳千人以上的大礼堂式电影院留有印象吧,如今全国也不剩几家了,还在运营的更是寥寥无几。

老牌的北京地质礼堂如今和开心麻花合建剧场

多厅影院对观众观影习惯有很大的影响,过去观众是到电影院看特定的电影,而当选择变多之后,电影消费变成一种更加随机的行为。

上面说的AMC院线老板德伍德,在电影院的经营上还有很多创新,而且他的发明都普及到了全世界。比如是他发明了座椅扶手上的杯托,让观众可以方便地放置饮料,后来又改进扶手,允许将它抬起,这样两个相邻的座位立刻就变成情侣座,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是理所当然的设计。

这些小伎俩,大大提升了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舒适度,成功地把观众从家里的沙发拽出来。

AMC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是,率先提出了体育场式的大梯度座位设计方案。他们在达拉斯的一家多厅影院中,将影厅坡度从15度增加到30度,使观众的视野得到极大改善,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挡在前面。

类似体育场座位设计的电影院

达拉斯这家电影院的开张一下子让全世界的电影院都过时了,其他影院被迫迅速跟进。新式座位设计彻底改变了观众与银幕之间的关系,在过去,观众看电影时基本是仰视银幕的,但在梯度拉大后,大多数座位变成平视甚至俯视银幕,这让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调整。

豪华装修如今重新成为电影院的趋势,但和电影宫时代不同的是,如今的豪华多厅影院并非是为了吸引高阶层人士的光临,而变成最普通观众的要求了。

但差异化的需求始终存在,有人希望付出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体验,小型VIP厅是为了满足这部分观众才出现的产物。观众通常需要付出两倍以上的价格,就有资格享用类似机场头等舱候机室一样的服务。VIP厅的大小是严格控制的,因为人数少,才能凸显尊贵。

这再次回到了爱迪生和卢米埃尔争执的独乐乐和众乐乐的分歧。昔日的巨型电影宫也好,今天的小型VIP厅也好,未来的VR眼镜也好,都不是在宣告某一种模式的胜利,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满足不同的需求。每一种需求都是正当的,只有当它和商业势头成功结合后才能变成生意。

在这个意义上看待最新出现的杜比影院,以及稍早的各种其他高端影厅,它们都是电影院在普罗化之后重新向高端出发的结果。比如杜比影院也可以提供类似VIP小厅一样的舒适真皮沙发和超大的个人空间,但又不牺牲几百人济济一堂的情感互动之乐。

我把这种趋势理解为爱迪生路线和卢米埃尔路线在二十一世纪的一种调和。有人说今天的人们更加孤独了,于是渴望在公共空间和陌生人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更比前人更在乎个人隐私和空间,不愿意被轻易侵入和打扰。

电影院成了介于体育场和地铁车厢之间的一类空间,我们要在放声大笑、融入集体和静默无声、互不打扰两种状态之间准确无误地切换、过渡。

界线看不见,但我们知道它在某处。

此外,我们都习惯了整齐划一的电影院空间布局,但杜比影院的做法也表明,那可能不是电影院的唯一形态。如果每个座位都可以根据它和银幕的关系,它和身边人的关系重新调整,那么电影院就不再是一个电影院,它将变成两百个客厅。

林林总总,现代人提出的各种全新要求,正悄悄地改造着我们身边的各种公共空间,电影院是其中之一。

我们知道,这个改造没有终点。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 :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佐藤忠男四十年心血力作最完备、最翔实、最权威的日本电影通史

跨越百年,填补影史空白

带你走进神秘的东方光影世界

《日本电影史》全三本精装版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通道

享受八折优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6月2日
下一篇 2016年6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