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制一项新的诊断技术,通过听取人的说话,判断患有何种疾病。
据《科学美国人》近日 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可以决定人说话的声音。
一个人如果得病了,他或她的说话声音可能变得含糊不清、拉长音或者鼻音很重等等,甚至可能带有人耳无法检测的吱吱声或抖动音等等。
因此,学术机构和科技公司争先研究根据人的说话声音,来判断是否患心脏病或脑震荡等。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用分析语音模式来进行诊断的精确度。
美国Sonde Health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技术人员合作开发计算机辨声诊断软件,尝试筛查抑郁症、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等诊断。
Sonde Health的首席运营官吉姆·哈伯(Jim Harper)说:“说话是我们每天自然做的事情。”
该公司正在开始分析患者大声朗读的声音剪辑,但其目标是制作不依赖说话记录而能提取声音特征的技术。
导说,不只是Sonde Health公司在研究。还有IBM的沃森(Watson)超级计算机研究组正与高校研究人员合作,探索根据说话模式预测病人是否可能发展为精神错乱的技术。
而德国柏林的一家公司已经在研究根据声音记录诊断小儿多动症。
另一家波士顿公司Cogito在开发一款声音分析应用程序(App),已被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用于监测服务对象的心情。目前,该程序正在测试对躁郁症和抑郁症的诊断。
这种技术的可行性有多大?
一位研究神经病症生物标记物的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计算机科学家卡利斯迪安·保勒巴塞(Christian Poellabauer)说,要实现临床可用的声音诊断没那么容易。他表示,很难单独筛选声音模式变化的真正原因。声音记录器材必须高保真才能有用,但是成本会很高且需要大量数据。
保勒巴塞认为:“说话是一种非常非常复杂的机制。”不是简单的音调、音量等内容。
哥伦比亚大学的精神分裂症研究者谢丽尔·科科伦(Cheryl Corcoran)表示:“我认为,现在我们还不具备技术,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声音而找出他的特征。”
科科伦曾与IBM沃森(Watson)合作研究声音课题。但科科伦认为,未来可能有很好的技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