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家长张伟发现,16岁的儿子一直在打游戏,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手。
“防沉迷系统也防不住,他有各种办法。”张伟感慨道,所谓“办法”,其实就是租 和买 。
这些商家用“无时间限制”等广告语吸引未成年玩家,只要付款,就能获得成人实名认证的 游账 ,使用时段、在线时长、充值金额将不再受到防沉迷系统限制。在利益驱使下,更有黑产人士用软件替未成年人破解 游防沉迷系统中的人脸识别。
除了国家立法、行业守法外,刘晓春认为,家长也应该加强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当他们有了更多选项后,才更有可能不再沉迷 络游戏。
在电商购物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出租、出售成人 游账 的店铺。 页截图
店批发“无限制” 游账
三年前,张伟发现上初一的儿子经常往一款名叫《王者荣耀》的游戏里充值,“一睁眼就开始玩游戏了,一直玩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张伟在《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中绑定了儿子的游戏账 ,并启用“家长模式”。如果儿子的在线时长超过规定时间,系统就会阻止登录,但张伟发现,孩子还能玩。
张伟曾困惑好久,后来才知道,在未成年 游玩家群体中,购买和冒用成年人实名认证账 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便很多游戏运营商规定账 不可给他人使用。
某电商平台首页,输入某个 络游戏的名称,页面也会弹出大量租 、卖 的店铺,“自产自销,无时间限制,数十万账 可选”的广告语充斥其间。在这里,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和平精英》等热门游戏账 都能轻易买到,而且针对微信区和QQ区,苹果和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都有专属账 。其中,销量超过十万件的时之沙官方旗舰店,“安卓一小时,至尊宝+其他皮肤”的套餐仅标价1.6元。
曾从事游戏行业的小欧透露,电商平台上的账 交易只是冰山一角,更多买卖会通过游戏交易 站进行,“大型账 批发商手中存有上百万个游戏账 ,他们通过游戏交易 站出售给小型代理商牟取暴利,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小 商也会向他们批量买 ,一次性买三五千个账 。”
“现在都涨价了,供不应求。”某电商平台上另一个卖家利铭 络游戏专营店(以下简称“利铭 游”)表示。
按照腾讯游戏在服务条款《腾讯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中的规定,用户不得将游戏账 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
根据小欧的观察,尽管游戏公司明令禁止,但买卖账 的乱象在游戏圈一直存在。以前,游戏交易平台上的大部分账 都销往了游戏工作室,其次才是未成年人。近些年,游戏公司加大了对账 交易的打击力度,但账 买卖仍然以“游击战”形式存在。
腾讯卫士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共打击违规账 超过18万个,游戏类交易诈骗举 量上涨明显,在商品账 交易、虚假充值、游戏代练、解防沉迷、游戏外挂五种类型中,商品账 交易诈骗举 量最多,占51%,诈骗的经典套路就是以低价的幌子引诱无收入的学生族。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商家批量出售成人无防沉迷游戏账 。 页截图
“一键解锁”官方登录通道
部分游戏运营商,很早之前就推出了未成年人健康上 保护措施,打击账 交易和租赁,但规避的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很多 商利用其他软件,来为账 登录游戏“保驾”。
商家叮嘱,“近期为了避免出现设备锁、卡验证码,必须使用上 器上 。”店铺的《租 须知》还提到,上 期间,如出现人脸识别与防沉迷,请联系客服处理。
但租 只能解一时之渴。16岁的高中生小杰是《王者荣耀》的多年玩家,他直言,身边很多同学都用父母的身份证 进行了实名认证,但他的父母不同意,一年前,他花几块钱,干脆买了一个“永久账 ”。
小杰所说的“永久账 ”,是指该账 的身份认证信息为成年用户,在游戏中不会受到针对未成年用户的限制和监管。“相当于我们借成人的 在玩。”小杰说。
或许正是像小杰这样的玩家一直存在,商家们在店铺内赫然打出“秒换绑”“稳定防封”“永久账 ”“支持改密”的广告语揽客,至于这些“永久账 ”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帮他们躲过防沉迷系统的监管,商家们其实心知肚明。
卖家利铭 游透露,“(本店卖的)成年人账 都通过了实名认证,说是不限时长玩,但是真要一直玩,玩个不停,时间长了,系统肯定就会让验证人脸,这规避不了的,全靠自己控制时间。”
换绑流程并不复杂:买家给卖家提供自己的手机 ,按照卖家提示,很快就能完成“换绑”。
在 交平台上,有“人脸”黑产人士提供代过游戏人脸识别的服务。 页截图
“人脸识别”黑产钻“实名制”空子
这条产业链上,账 买卖只是冰山一角,在利益驱使下,更有黑产人士为未成年 游玩家提供“过脸”服务。
这些黑产人士并不难找。在知乎上搜索“xx游戏人脸识别”,一条“打游戏的时候出现人脸弹窗怎么办?”的帖子跃然而出,并附有其QQ 。添加好友后,对方信誓旦旦地说,只要给人脸二维码,不用上 ,其就能帮过人脸。
聊天中,这名黑产人士还提到,买别人的二手 ,换绑了手机 ,基本上都容易弹人脸(识别),时间上并无规律,即使再次过了人脸也会重复弹,只是概率不一样,“但重复识别几次就稳定了。”
在转转平台上,卖家讯讯 游则表示,如果被系统抽中进行人脸识别,到时候随便找个满18岁的人刷脸即可。
这番话,实际上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部分 游“实名制”存在一定漏洞——只认身份证 ,不认人。
黑产人士在微信群组里演示如何用手机代过人脸。 页截图
“实名制”流于形式, 交平台上由此催生出大量黑产人士。
“35(元)出明天毕业”“40(元)帮过,给料子,接精修,出精修教程。”“预定17 毕业,高清白底,高清白底······”最近半个月,在一个聚集了众多“人脸”黑产的微信群组里,每天都有人发布这样的“人脸”买卖消息。
外人很难读懂“人脸”黑产圈的“语言系统”。据知情人士介绍,“料子”就是用大头照制作出成品视频,“毕业”则是指年满18岁。“他们专找那种快要成年的人来过人脸,收料子、修图等环节都有专人来做,还通过代理一级级往下发展。”
该群的黑产人士小明称,他收的“料子”一般都用来过游戏人脸,自己卖渠道,首次收费80元,后续服务20元。“我自己做一单赚60多(元),没头的时候就收别人的,一单(赚)30多(元)。”
“人脸”黑产人士小明在QQ空间发布“代过游戏人脸识别”的信息。 页截图
身份识别成“防沉迷”关键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于2021年7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 使用情况研究 告》显示,玩游戏仍是未成年 民的主要 上休闲娱乐活动之一。
我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加码监管措施。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19年10月25日印发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络游戏的通知》中,除了规定账 实行实名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段、时长外,针对未成年玩家的付费服务内容也有明确要求,比如,同一 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
针对 游游戏监管,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 络游戏、 络直播、 络音视频、 络 交等 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游戏公司也在技术上加强举措。如腾讯游戏健康系统正式上线“零点巡航”功能,旨在对夜间游戏超过一定时长、实名为成年人的账 进行人脸重点筛查。凡是拒绝或未通过人脸验证的,将被当成未成年人,纳入腾讯游戏健康系统的防沉迷监管并踢下线。该功能目前已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超过60款产品上线。
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 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同时按照规定,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这一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
此外,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于7月28日发布的一项公示显示,《 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技术要求》拟列入新闻出版业202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立项计划。这意味着, 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将迎来国家标准。
8月3日,新华 主管的《经济参考 》刊发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 道,再度引起 会对未成年沉迷 络游戏问题的广泛关注。受访专家指出,要把牢 络入口关,减少未成年人接触游戏的机会。政府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依法、持续对平台监管,对处心积虑突破底线、祸害 会的企业要追究到底。
除国家立法、行业守法外,刘晓春认为,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当孩子登录游戏时,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和监护,引导他们在青少年保护模式下健康用 ,堵不如疏。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陪伴他们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当孩子有了更多选项后,才更有可能不再沉迷 络游戏。
(文中张伟为化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